熟练掌握拼音拼读,认识几百个生字;会做三位数以上的加减法;拿下英语26个字母不在话下,会基本对话……这不是“别人家”一年级的孩子,在幼小衔接班里,这些已然成为孩子的必备“绩点”。春季学期刚开学一个月,为了迎接倒计时5个月的秋季学期,岛城的幼小衔接班已早早预热,全力备战。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衔接课程“抢跑”战线越拉越长,提前一年学习很常见,而为了吸引学员,衔接班老师连唱带跳“花式”授课属于“基本操作”,除此外,还有一些机构用“套路”套牢家长。而这背后折射出的家长群体的普遍性教育焦虑,不能不令人陷入思考。
探访
讲故事玩游戏走秀
“花式”授课抓娃眼球
目前幼小衔接课程都怎么上?老师们都教授哪些内容?课堂氛围是怎样的……为了了解清楚这些问题,近几周来,记者以家长身份试听了岛城多所幼小衔接机构的课程。
“小朋友们,请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过河啦!”上周末,在市南区一家幼小衔接培训机构教室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一位老师在讲台上唱唱跳跳,来试听的孩子们显然也被这种情绪所感染,跟着一起欢动起来。围观家长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孩子的笑脸。表演结束,所有孩子都记住了“过”字。在另一家培训机构,为了帮助孩子们记住字母T,老师直接现场组织孩子们来了一场T台走秀。
这般活跃热闹的课堂在幼小衔接试听课上并不鲜见。为了对幼儿园孩子们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试听课上,老师们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声情并茂地讲故事都是最基础的,唱唱跳跳是“标配”,游戏互动更不可或缺。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确实更容易马上融入到学习当中。
不少家长看到这种场景,往往很愿意为孩子约课买单,不过也有家长对此有自己的顾虑。一位家长就曾边听课边悄声问记者:“等着孩子上学了,小学上课不是这种形式,孩子还能适应吗?”
“抢跑”战线越拉越长
“抢跑”费用持续走高
“这个学期开学后,又有几个孩子请长假,在外面上幼小衔接班。”市南区中片学区一所幼儿园的大班老师告诉记者,有的孩子自从升入大班之后,就极少在园里露面,因为要提前一年上幼小衔接班,家长给孩子请了长假。进入春季学期后,请假上衔接班的孩子又增加了。记者从市南、市北区几所幼儿园了解到,秋季学期开始后,平均每个大班班级约有1—2名提前一年上幼小衔接班的孩子,春季学期则会有5—6名孩子去上全天或半天的幼小衔接班,约占班级人数的1/6—1/7。而从幼小衔接班打探的情况来看,今年9月开学的全年班目前已开始接受报名,春季学期班已“开学”一个月,不少班名额已满,想插班还不容易。
伴随着“抢跑”战线的拉长,“抢跑”费用也持续走高。“五年过去了,没想到价格翻了几番。”市民刘女士家有双宝,大宝目前在市北区一所小学上五年级,当初就上过幼小衔接暑假班。今年二宝要上学了,刘女士打听了一圈幼小衔接费用后有点蒙,“现在的暑假班3000多元就算便宜的,大宝上的时候才几百元。”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幼小衔接暑假班一般为6周,每周上5天课,3000元基本算是“起步价”,价格贵的近9000元,而这还仅是学费,如果加上餐费、校车费等,轻松破万。而春季班和全年班费用五位数起很常见,一家价格相对最贵的培训机构,全年班仅学费就需5.6万元。
习惯培养成为主打
刻意回避小学课本
费用不菲,报名火热,幼小衔接班究竟能够教授给孩子们哪些知识?
记者查看了部分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课程表,发现课程设置与小学基本一致,孩子们在幼小衔接班主要学习拼音、识字、数学加减法、阅读、写字等内容,体育、美术等课程也被列入课表。有些培训机构以教授小学一年级课程为主,用的教材就是小学课本现在初三了英语还是零基础怎么办,也有相当一批培训机构刻意避免用小学课本作教材,用校外绘本来教语文、数学、英语,引入蒙氏教具、桌游,显然是敏锐嗅查到了家长群体的新动向——部分家长从亲友同事处或微信公号宣传中已经了解到,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本可能导致自认为已经学会了,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讲等问题,因此不愿意孩子在衔接班里直接学习小学课本。
另外,培养回家先写作业、主动学习、认真阅读、仔细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多数培训机构作为招生宣传重点。“家长们给孩子准备文具时,只给他们带一块橡皮就行了,上衔接课期间,我们老师能保证这块橡皮丢不了。一定要让孩子上学前就养成不丢三落四的习惯。”在一节试听课后,一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曾这样向家长们承诺,说的家长们频频点头。显然,当家长们一致认同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阶段的重点时,这样的言论自然颇得人心。
“套路”
出小学难题考家长
贩卖焦虑戳及痛点
当幼小衔接成为一年级准新生家长心中的“刚需”,相关培训机构自然层出不穷。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各培训机构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家长。
“来,家长们看一下这两道题,有人会算吗?这可是小学一年级的题目。”在一所培训机构试听课结束后,记者和其他家长一起被召集至会议室,听机构负责人进一步介绍幼小衔接课程。一开场,该负责人就给了家长们一个“下马威”——投影仪上两道数学题中没有数字,只是星星、方块的加减组合,需要推导出星星、方块分别是哪个数。题目一出,在座的家长一时间陷入沉默,随即又是一阵窃窃私语,“现在学的知识跟咱们小时候真是不一样了。”“这题我只会用方程解,但一年级的孩子也没学方程啊”……很明显,不少家长确实被难住了。
“大家看到了,这就是小学一年级课程的难度。作业多,难度高,进度快,是公认的。所以,很多家长感觉很累。”听到该负责人继续介绍一年级的学习特点后,记者旁边两位结伴而来的家长开始小声讨论,“怎么办?我又要开始焦虑了。”“我们娃坐不住,我想想就愁,大家都焦虑。”两位家长的反应显然是受到了言论的影响。而记者作为旁观者的感受是,站在讲台上的负责人不像具有人文情怀的老师,更像是精明的商人。
讲事例晒截图反馈
营造良好口碑氛围
从记者试听的幼小衔接课程来看,试听课后由机构负责人介绍本机构的课程设置、教育优势,为家长们解疑答惑,属于常态。在介绍机构优势时,负责人们通常喜欢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增加吸引力。
在一所培训机构的课后介绍环节,负责人展示了一位家长与她的微信对话截图,对话内容是家长感谢老师的引导,让孩子能够回家完成作业后,还有继续主动学习的意识。“去年我讲到这里的时候,一位家长马上站起来走了。这样的细节激起了家长们的好奇心,负责人继续介绍:“后来才知道,家长没走,而是找我们老师报名了。她后来跟我说:‘x校长,这就是我要的效果。’”据负责人介绍,这位家长是市南区一所优质初中的老师。有专业老师的认可“加持”,该培训机构在家长心中的好感度自然又提高了几分。果然,介绍完毕后,不少家长就开始填写起报名表格。
无论家长是否确定给孩子报名幼小衔接课,培训机构老师都会主动加家长微信,记者也收到了不少微信好友申请。从这些老师的朋友圈看,他们热衷于晒课堂照片、聊天截图,聊天往往是家长们表达感谢,或者是通过亲友同事介绍来报名,还有不少是家里大宝听完课后二宝来“接力”的“回头客”。但是鉴于微信聊天生成器的存在,截图的真实度无从考证。
小班上课饥饿营销
营造报名火爆气氛
记者调查了解到,基于教学场地、疫情防控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幼小衔接班普遍采取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的人数基本都在30人以内,15—20人的最常见,人少通常会令家长们感觉名额抢手。
“家长们确定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后,尽量早点报名,晚了怕报不上。”“一般我们6月之前就都报满了。”“现在春季班已经都报满了”……类似的话,在试听课上记者听到不少,第一感受是衔接班报名相当火爆,一旦下手晚了孩子就可能无班可上。除了提醒家长尽快报名,一些培训机构还会直接建立家长微信群,让家长们在群内进行报名接龙,但是这种接龙往往并不要求家长先付费后报名,甚至连定金都不需要,只要有意向就能接龙。为了帮孩子先占下上课名额,这种不需要付款的报名接龙自然有不少家长愿意参与。记者就曾看到,在某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班试听课家长群内,短短一天时间内就有近20名家长接龙报名,而该群的报名接龙截图,又被老师转发到另一个试听课家长群中,让该群的家长体会报名火热气氛。
幼小衔接班开课1月后,记者曾电话联系过多家培训机构,得到的回复都是春季班基本报满了,建议直接上暑假班。但当记者事后再次进行询问时,有的机构语气会明显就有所“松动”:“那我再问问看看能不能插班。”
观点
家长怕娃输在起跑线
想不上但是没有勇气
“我们家孩子一直处于‘放养’状态,在班上就跟个‘异类’似的。因为他们班上的同学基本都上两个以上的兴趣班。孩子的童年短暂,我不想把孩子绑在室内上课,就想让他快乐地玩。”市民王女士的孩子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了,曾经坚定奉行快乐教育的妈妈今年开始动摇了,“从过年开始,家长群就在讨论幼小衔接班,看那架势,他们都想让孩子上。”原本王女士并不想让孩子上衔接班,但她说,感受到别的家长的“鸡娃”热情,她这次是真的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记者调查发现,王女士的观点很具代表性。在家长群体中,“别的孩子都学,自己孩子也必须学”的心态相当普遍。
除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家长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主动“鸡娃”路线。市民刘女士的孩子,上幼儿园小班时就已经掌握了200多个英语单词。为了孩子,高学历的她选择全职辅导孩子,幼小衔接班也是必须要上的,但在她看来,“这跟‘海淀家长’比,还是差得远。”
“我记得自己10以内的加减法、拼音都是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学的。”采访中,还有家长表示,既然校外幼小衔接班已经这么普遍,为什么不考虑直接在幼儿园课程中重新加入系统的幼小衔接课,也能减轻家长的负担。
老师提醒不过分依赖
是否适合是因人而异
记者从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几所小学了解到,一年级新生上过衔接班的比例大约在60%—80%。面对这种现象,老师们也有话说。
“有些幼小衔接班老师会告诉家长,上小学后,‘学校的老师不怎么管,进度很快’,搞得家长很焦虑,这让我们也很被动。其实孩子完全可以零基础入校,学校都有相关课程引导孩子们顺利过渡。”市南区一所优质小学一名班主任的孩子去年上一年级,她坦言,作为老师,她很排斥幼小衔接班,但作为家长,她最终还是选择让孩子上了1个月的校外衔接课程。“教育要因人而异。我的孩子比较内向,我们学校一年级新生大约8成以上上过衔接班,我担心她夹在这些孩子中,自信心受打击。但如果我的孩子很自信,我是不会让她上的。”李老师认为,幼小衔接班不是一年级准新生的“必需品”现在初三了英语还是零基础怎么办,家长们不应过分依赖。从往年孩子们的表现来看,进入二三年级后,上衔接班的“优势”就几乎完全消失了。
而一位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也告诉记者,在幼小衔接班学过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的孩子,上学后确实在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一种优势,但这种优势绝不会持久。零基础入学的孩子,如果能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赶超上过衔接班的孩子。虽然有些培训机构招生宣传时强调帮助孩子培养习惯,但学习习惯不难,难在坚持,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单靠短短几周衔接课程就想让孩子巩固习惯并不容易。
专家呼吁放下焦虑
增强教育观念自信
“凡事有利有弊,曾有调查发现,部分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上学后,因为自认为掌握了知识,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反而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这是需要家长们警惕的。”山东省特级心理教师、青岛五十八中心理成长指导中心主任王克伟认为,幼小衔接班报名火热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群体的教育焦虑。对待学习,不少家长还是太过“急功近利”,他们认为孩子的成绩必须处于领先地位,达不到期望的分数,就说明孩子不够优秀。家长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幼小衔接班,看待孩子的成绩。作为家长,不能过早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让他们陷入学习压力,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不利。与其把注意力放在短期的衔接课程上,不如考虑如何让孩子真正的爱上学习、喜欢学校和老师。
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首席专家刘启辉则认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零基础入学,但家长们仍过分看重幼小衔接课程,孩子不学就担心落后起跑,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剧场效应”,这种从众心理的本质是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这些年我们强调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对于家长而言,不盲目跟风,坚持自己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被环境所左右,同样需要一种教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