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走南闯北的翻译,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技术人员不懂外语,语言工作者不懂技术。今天笔者想围绕这个话题,简单聊聊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先出几个概念。通用英语是除学习语言外并无特殊作用的英语,一般以应试为目的,只能满足简单的日常生活。常见的大学四六级、雅思托福的考试内容多发生于日常生活场景,这类英语即通识英语或通用英语。专业英语是专门用于某个特定领域的英语,针对性很强,在其他领域基本不用,或者在其他领域可以使用,但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驻外企业大多数涉及建筑、机械、房地产、IT技术、法律等行业,这些行业往往对从业人员专业英语的要求比较高。
专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的区别不是难度而是目的:前者是基于专业或工作需求驱动的,后者是基于语言学习驱动的。通用英语是专业英语的基础,先有通用英语为语言基底,才能搭建专业英语的楼房。
为什么会出现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脱节的现象?
很多驻外人士都说,以前在大学四六级考了多少多少的高分零基础英语从何学起零基础英语从何学起,出了国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有的人则是不重视英语课,觉得国内也没有好老师教。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归为下面四个原因:
课程地位边缘化
通识英语教学没有贯彻大学四年,课时严重不足,只能勉强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无法进行知识的拓展,从而基础不够牢固。同时,专业英语的课程多设置为选修课,可能只有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如此一来很多学生会以不是必修课,挂科也不影响毕业的原因轻视专业英语。
学生方面
非英语院校或者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定比例上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也缺乏自信,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比较乏味,词汇量储备较少和语法知识掌握欠缺都导致学习专业英语时兴趣不足,不愿静下心来钻研,所以更难形成长久的持续性系统学习。
教师方面
讲授专业英语的教师多为通识英语课教师,比较缺乏在对口专业公司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的知识需求了解不多。教学内容仅重视专业词汇的记背,忽略了学生专业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许多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所教授课程频繁变更,也不利于教师专业意识、专业思维、专业底蕴知识的积累。
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上,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都以教材为载体,专业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且很多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及时跟进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行业脱节严重,缺乏实用性,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许多英语阅读材料内容冗长繁琐,只注重科学严谨性和表达的精确性而忽略了可读性和趣味性,大量的专业词汇缺少注解,没有插图和流程图解,都很难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站在个人角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脱节,原因是复杂的,有大环境的问题,也有个人的问题。改变大环境难度很大,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暂时不作为本文的重点。笔者只能从自身经验出发,提一些个人可行性比较高,也比较有用的解决办法,抛砖引玉,可供讨论。
在环境中学习
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是让学习者置身于所学习语言的环境之中,受到语言环境的熏陶。对于词汇的学习也是让学习者在情境中去了解词汇,明白词汇该在何种情况下去使用。在情境中学习时要注意与真实情境结合起来,有明确的情境、明确的角色和明确的目的等,以此来激发学习热情,使学习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使得学习者能够真正明白在该情境中如何正确使用词汇。
身边的技术资料是最好的阅读材料
不用费心费力去找一本专业英语教材,手头任何一本技术资料就是你最好的学习教材。就拿工程行业为例,这个项目的一手资料,比如标书、图纸、合同、业主审批文件等,都可以拿来阅读。语言学习的重点在于,必须先得有大量的输入,才有输出。
因为项目资料都是由专业人士反复修订的成稿,其用语更加精准和地道,值得反复推敲。而且,阅读本项目的材料,能加深自己对项目的了解,可以直接看到学习效果。此外,还可以了解外国专业人士在写文章时所使用的语句结构,从侧面体会他们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
多注意一词多义的情况,及时学习汇总
英语中经常有一词多义的情况。平时日常沟通中多观察,多记录,采用词义关联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charge 可以指提供服务时所收取的费用,person in charge指负责人,charge phone指充电。再比如change,有改变之意,也有零钱之意,give me change意为给我找零,change hands意为易主。
有输入,也得有输出
多开口说多动笔写,才是检验英语水平的唯一真理。不要害怕说错,不要害怕别人的嘲笑,提高英语水平,最后收益的都是你自己,把旁人的嘲笑变成你的垫脚石吧~
结语
专业英语作为一门与时代紧密相关的语言,与简单的通识英语相比,它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复杂。这使得专业英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东西也就愈加丰富,过程可能枯燥乏味,但是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