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唐东丽
3名大学生来到本报,用英语讲述他们的经历。
汉语环境下,每人带上5元钱要生存5天已非易事,如果让你只能说英语,那么这种生存体验能坚持下来吗?近日,大连海洋大学的10位学生就做了一次这样的体验。
为提高英语口语,“逼”自己必须说英语
2月28日中午,3名年轻的小伙子来到本报,他们看上去就是普通的中国青年,却一直在讲英语,让接待的记者一头雾水。3人立即拿出事先写好的一张纸单,上面说明了他们一直讲英语的缘由。原来,3人是大连海洋大学大二年级英语社团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总结:大连大学生练英语口语 每天5元只说英语生存5天,他们“逼”着自己半年时间必须说英语。
来到报社时,除了上专业课回答问题、过年在家与父母讲话外,3个人已经有4个月没说汉语了。“起初,大家都以为我们魔怔了,认为我们坚持不了几天,毕竟大环境都是在说汉语。”3人中,武文是英语社团团长,就是他和几名团员想出的这个主意。武文说,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放下了面子,勇于张开嘴,这就是最大的进步和收获。
5天英语生存体验有辛酸有感动
5天的生存体验,是他们给自己一次检验“说英语”成果的机会。社团共有10个人参加了这项活动,分成3个组,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完成目标。饥饿、寒冷、无人理解成了10个人最大的障碍。“我出门时穿着很单薄,第一天走在街上,身体都凉透了,但10个人从寝室里走出来的那一刻起,就说好了这5天不准回去,如果我动摇了,就前功尽弃了。”武文边用英语说着,边扯着自己的单层夹克外套。
5元钱想生存5天,唯一的办法是打工赚钱。10个人分头去找工作,结果第一天全都碰了壁。“我们进去,用英语跟服务员说找老板,有些服务员根本听不懂每天英语口语,最终把经理叫了出来,经理觉得我们行为反常,把我们轰了出来。”其中一位年轻人杨超回忆起他们组第一天的情景,尴尬地摇着头。就是担心遇到这样的尴尬,他们其实事先准备了一张纸单,上面写着他们说英语的缘由,同时希望人们能够给他提供些帮助。
工作没找到不说每天英语口语,连晚上住的地方也没有,就在队员们犯愁的时候,一家饭店的经理看到他们求助的纸单后,答应让他们在其员工宿舍居住。“当晚,我们其他组的队员都没找到住的地方,我们就俩人挤一张床睡了一宿。”武文说。为了给自己多一些体验和磨练机会,他们谢绝了饭店经理允许他们5天都住在宿舍的好意,坚决走了出来。“第三天,我们在兴工街一家教育机构找到了一份发传单的活,赚得了‘第一桶金’。”三人中,不太爱说话的王会军提及此事,有些小兴奋。就这样,他们在碰壁中执着地坚持着……2月28日来到报社这一天,已经是他们生存的第五天。本来打算到报社求助,希望能够找份卖报纸或送报纸的临时工作,不过报纸得第二天出每天英语口语,他们5天生存体验就此结束了。
他们表示,体验虽然结束了,但未来还将把这种体验活动推广到英语社团的其他成员以及其他学校的学生中。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提高全民说英语的水平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