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以“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输出“外语+”未来型人才
四川大学锦城外国语学院打破传统的外语教育,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设定特色方案,试点推行教改班教学模式,完善具有外语专业特色的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配合“双证培养”的教育理念,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倡导下,重点输出“外语+”未来复合型人才。
一、明确“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划分为三类——语言技能类、职业技能类和人文素养类
外国语学院明确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专业职业技能兼备,外语中文俱佳,做人做事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明确“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划分为三类——语言技能类、职业技能类和人文素养类。其中,语言技能类课程:如,阅读、听力、写作等,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锻造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职业技能类课程:如,商务外语、旅游外语、口译、笔译等,主要在大三开设,培养学生的从业意识和基本的从业技能。人文素养类课程:如,英美文学、通识英语等经验: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以“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输出未来型人才,则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四年的培养,穿插于专业课、技能课其间商务英语大二的学生课程,完成对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熏陶。
二、在“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基础上,配合“双证培养”
为了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力外化,切实助力于学生的就业,外国语学院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考取“两种类型的证书”:1.语言类证书,如:英语专业四级证;2.技能类证书,如:教师资格证、商务英语证。为了使学生真正实现全方位能力的塑造,让学生制作“个人复语文集”,以期能督促学生利用好自己的课余,不遗余力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和表达能力。个人复语文集,即除正常课程考试、考核外,每个学期学生都需额外结合相应专业课程完成相应的课外汇报习作,获取相应学分,从而达到以制度实践强化听、说、读、写基本功的目标。学生在大一至大三,须结合听说读写课程完成规定的课外作业;大四除正常完成毕业论文外商务英语大二的学生课程,还需完成与毕业论文主题相关的翻译实践。以上均作为毕业要求计算学分、纳入考核商务英语大二的学生课程,并于大四下期要求学生刻盘、打印、上交、存档以获得相应学分。
三、积极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政策的倡议,重点输出“外语+”未来型人才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对外语人才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纯外语人才已无法满足市场所需,外国语学院及时调整,将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为“输出型‘外语+’人才”,为中国外语人才的输出做好充分准备。 “输出型‘外语+’人才”,即具备突出外语能力(尤其具备突出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又兼备初、中级职业技能的全能型外语人才。学院与四川路桥搭建校企人才培养平台,从 2011 年至 2016年,已有 70 余人获得实习、就业机会。为配合“输出型‘外语+’人才”的落实,从 2018 年起为各专业学生制定了“专业人才成长路径图” ,为学生在锦城的每一年划重点。这些重点包括从专业学习到职业准备,从外语学习到外语+的学习,从课上学习到课外自主学习,全面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规划。
文字/李雅源 赵小丽
审稿/温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