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高考,有26个省份使用全国卷,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全国卷英语试题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全国卷英语试题结构合理,难度适中,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但有些教师对高考与教材、高考与教学、高考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些疑惑或认识误区。近日,有关高考命题与测试专家和教育教学专家,针对社会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试题命制强化高考内容的育人导向
梅德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考试命题和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
高考试题命制的依据是什么?
高考试题的命制以国务院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主要的文件,一是国务院文件,如《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明确规定“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二是教育部文件,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强调:“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提出“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命题人员应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校招生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中、高考命题中的作用。”三是国家课程标准,如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应聚焦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着重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以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为依据。”“要根据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和理念确定命题导向。”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高考试题作为考试内容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蕴含并集中体现了学校的育人导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追求,对国家人才培养有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英语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强化高考考试内容的育人导向。坚持在试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考查综合素养。在命题中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增强题型的考核功能,创设新题型,尤其是开放性试题,在确保高考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同时,确保国家教育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使用某套教材会比较占优势吗?
以评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状况为纲的英语高考考试命题,应该以课程标准设定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为依据哪里可以英语培训,从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诸方面考查学生,在题型的设计和内容的选择上有助于考生充分展现自己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上所达到的水平。试题既要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又要贴近现实生活、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和学科特色、符合外语习得规律;既要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交际工具的能力,又要考查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既要坚持考查学生基本功的优良传统,又要摆脱考查单一性知识、单项性技能、唯一性答案的命题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通过考试改革哪里可以英语培训,评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个性的人。
总之,高考制度改革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改进考试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顾及学生的发展性、主体性和动态性,强调评价的促教、促学功能,惠及个人、家庭和社会。高考命题要具有国际眼光,关注并借鉴各国基础教育评价领域呈现出的新趋势、新做法,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潜能和综合性实践的能力。
高考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各类群体,其命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各学科的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各学科研制的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或应试培训教材,更不是某个出版社编写的某套教科书或某个培训机构推出的某种应试教材,因此,不存在使用某套教材会比较占优势的情况。(梅德明)
引导教学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陈新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英语教育的重点何在?
高考属于常模参照考试,是根据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解释个人学业表现的测验方法。常模参照考试的命题首要关注的是最大程度区分考生能力,为选拔升学提供依据。英语学科高考试题的命制必须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在高考命题时不可能把《课程标准》中的所有要求都进行考查,例如构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目标,目前没有找到用纸笔测试进行考查的合适方法;限于目前的硬件和软件等原因,对于语言能力的考查,也仅集中在听、读、写三项技能的考查;即便是对于阅读能力的考查,也是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力,来说明考生有阅读的全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单一研究高考,针对高考进行教学,过于追求高分,难以落实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另外,在教学领域普遍存在通过教学有效提高高考成绩的说法和做法。在这一命题下,目的是提高高考成绩,手段是教学,中间的途径是研究考试说明、高考试题,然后在教学中实施直接针对高考的教学。这就造成在教学中,关注高考考什么,教学就教什么的状况。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英语教育的重点在哪里,我们的英语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确使用“核心素养”的提法,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英语课程要为发展学生的21世纪核心素养服务,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正在研制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英语高考命题的方向是什么?
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离不开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实践活动。对主题意义的探讨,与深度学习是分不开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高中英语教学要明确学习词汇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表达意义,需要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此外,通过学习有限的词汇,让学生形成一种“词汇观”,也就是说词族、隐含意义、学习词汇和记忆的策略等。学习语法也是如此。同时,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喜欢英语,能够赏析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的美。
有研究表明,目前的高考,英语基本题型都具有明确的语言运用能力指向。高考在能力方面的考查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习能力,包括发现问题、信息分析、综合、思辨、论证论述等方面思维品质的检测。因此,英语高考试题已经更多走向运用和思维的考查。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替代已使用几十年之久的单句型语言知识题,取消短文改错题,增加读后续写题,都是针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未来一段时间,英语高考试题的命制应该关注核心素养的考查,不能做表面文章。在研究国际语言测试项目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基础上,在保证高考信效度的基础上哪里可以英语培训,开放更多的主观性试题。
因此,英语教学应该指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摆脱目前教学中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把学生高中整体发展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陈新忠)
课程标准是学生能力考查的源头
夏谷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高考侧重考查学生什么能力?
自从2003年开始试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我国英语教学的重心从原来知识技能转变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考的侧重点也随之逐渐作出调整。十几年来,高考英语试卷基本由听力、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四部分组成。2014年,全国卷取消了单选题,把语言知识与语篇、语用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明显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显然,高考也应检查考生这五方面内容的整合发展水平,评价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试卷上表现为:1)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2)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3)词汇、语法和语用知识运用能力;4)书面表达能力。前两大题不是简单检查考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而是检查他们在听取和读取信息过程中,抓住主旨要义、掌握具体细节、推断意义以及判断意图、观点和态度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后两部分也不是单一考查语言知识和写的能力,而是检查他们在补全和表达信息过程中正确、连贯加工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要有效获取、处理、加工、传递信息,一个考生不但要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还需要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以及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所以,我们可以从高考试卷考查的内容分析反映综合语言能力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获取主旨和细节、推断语篇的深层意义以及正确、连贯表达;第二层:理解英语口语、理解英语的书面语、语言知识运用和书面表达;第三层:获取、处理、加工和传递信息;第四层: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第五层:综合语言语言能力。
但是一份高考试卷呈现的是第二层能力,在每年考纲中会解读到第一层能力,即试卷直接要考查的能力。假如老师没有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很容易误解为高考检查的就是听力、阅读、语法填空、书面表达(第二层)。在训练中,至多在具体技能或技巧上下功夫(第一层)。教师手头上的课程标准、教材和高考试卷这三大件,剩下教材和试卷,甚至只是试卷。以考代教,用劣质的模拟卷取代教材,大量地重复、机械做题,拼的是高考。结果是高分低能,学生学了十来年英语,却无法正确、连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何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高考三者间的关系?
要真正培养“综合语言语言能力”,出高分高能成绩,教师必须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高考三者的关系,就课堂教学来说,也就是要处理好“教学目的”“教学活动”和“考试评价”的关系。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以考试取代教学目标的“考试﹢教学”二元模式,教学内容局限在考试表层范围,教学方式围绕在答题技巧上,这样的教学模式永远培养不了综合语言语言能力。要摆脱这种应试模式,教师一定要正视教学目标的地位。教学目标小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到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 组成一个能力逐渐提高的目标系统,引导日常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评价最终形成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目标﹢教学﹢评价”三元教学模式。为此,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1、教学与评价。评价是检测教学的手段知识归纳:英语高考改革,风从何方来,不是教学的目标。其中通过形成性评价,我们可以把握教学进展、及时诊断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通过终结性评价,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发展情况。但所有评价的标准必须与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一致的。
2、教材与试卷。教材分侠义和广义两类。侠义的是指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广义的是指所有用于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纸质和非纸质的。教师要学会根据课程标准、平时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也要引导学生接触更广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简单地使用历年高考试卷和模拟题是跟不上每年高考试题变化的,学生的能力也难以得到综合的发展。
3、综合与碎片。英语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综合语言语言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高考试卷中每一道题的背后都需要综合的能力,如阅读理解,需要文化背景、语篇知识、语用知识、词汇、语法,需要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阅读技巧和策略,甚至需要语音知识和听力,因为人在阅读时,很多情况下会在大脑里把形码转换为音码,再转化为义码。所以把各类语言知识和各种语言技能割裂开来,进行碎片化的专项训练是不可取的。
4、渐进与突变。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论是听力、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都是靠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常规教学活动发展起来的。许多考生的书面表达不知所云,原因就是当他们连一个完整句子还不会写的时候(如初一),教师就要求他们模拟高考的书面表达。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理。
最后特别要指出的是,综合语言语言能力是英语课程课改的一个阶段性发展。现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修订工作已近尾声,新课标将明确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将是课程改革的新目标。与之相应,高考也在进行新的研究,譬如浙江新高考试题写作部分的“应用文写作”“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取代了“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因此,我们必须结合课程标准看高考,高考考查的各种能力的源头在课程标准里。(夏谷鸣)
《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2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