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语外教

英语学习日记:光绪皇帝学英语,让许多人痛心疾首

作者

言九林

编辑

吴酉仁

——————

说一说光绪皇帝学英语

光绪皇帝正式学习英语的时间,是1890年12月1日。帝师翁同龢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是日起,上在勤政,命奕劻带同文馆教习进见讲洋文。”

五天之前,也就是11月26日,翁去书房给光绪上课,已知晓皇帝有意要学习外文。但翁对此不理解也不赞同,他在日记中说:

“闻(皇上)欲通泰西字义,此何意也?”

外文学习启动后,光绪兴致极高,用工也勤。所以,12月5日,翁在日记中说:“上于西文极用意也。”皇帝将主要的学习时间挪给了英文,让翁同龢深感失落。12月7日,满肚子圣贤之道无处传授的翁师傅,眼见皇帝的书桌上全是英文学习资料,遂在日记中黯然神伤地写道:

“近且洋文彻于御案矣,伤哉。”

英语学习日记

翁同龢像

光绪学英文,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这从他希望聘请传教士

颜永京

(1838-1898)来担任自己的英文教师,即可管窥知晓。颜早年留学美国英语学习日记,1860年代回国后,在上海英国领事馆、公共租界工部局做过翻译;后转入教会工作,1880年代曾任上海圣约翰书院校长。皇帝的视野里能出现颜永京这样的人物,至少说明皇帝自己或者他身边之人,有做过一些有价值的准备工作。

不过,颜永京无意进入紫禁城为皇帝服务。据颜的外孙女曹舒丽安说,颜之所以拒绝光绪的聘请,是因为他受了近代教育,已不愿再向皇帝跪拜。颜向家人解释:“每天教书,要我向学生跪拜磕头,我如何能做到呢?”

退而求其次,最后被选中、派去给光绪皇帝教授英文的,是京师同文馆出身的

张德彝

沈铎

。张德彝是同文馆培养出的第一批懂洋文的学生,此时年逾四十,是总理衙门的英文正翻译官;沈铎出身广州同文馆,年岁与张德彝相当,是总理衙门的英文副翻译官。

之所以要安排两个人,是因为给皇帝上英语课,是一件极其累人的事情。虽然每天的课程只有半个小时英语学习日记,但按照宫中制度,授课时间安排在了清晨四点钟。张德彝与沈铎必须在半夜刚过之时就入宫,然后再枯等上几个小时。

两位教师轮流给皇帝上课,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负责审定所有提供给皇帝的英文对话练习。据他披露,张、沈二人中的一位,曾向他抱怨,说另一人在授课时“纠正了他对一个词的发音”。

对教师而言,这种互相纠正,会损害光绪对他们的印象,甚至可能伤及他们的仕途,可谓百害而无一利。“正确”的做事之道,自然应该是听到了皇帝发音错误,不管这错误与另一位教师有无关系,都保持沉默不要明确提出纠正。对光绪而言,这种沉默却会损害他的学习效果。

丁韪良说,光绪的英文阅读和写作都不错,口语却很糟糕

,原因正是于此: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尊贵的学生上课都很准时英语学习日记,很少会缺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显示出相当的颖悟。但他的口语却糟糕透顶。试想当学生犯错时老师从不敢纠正,怎么会学得好呢?”

丁韪良还说,光绪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英文水平感到颇为自信,于是

“准备了一篇英文稿,试图在年节之际向各国使节做一次演讲”

。但因为各国驻华使节谢绝在年关之际“前来恭听”皇帝准备的英文稿,此次演讲只能无疾而终。丁韪良没有说各国驻华使节为何拒绝。一个可供揣测的原因是:这些使节们或许知道光绪的口语非常糟糕,皇帝破天荒地用英文做公开演讲,必然会变成一桩大新闻;如此,皇帝糟糕的口语,就会变成大新闻里最被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使节们无意卷入这种必然会伤害皇帝颜面的事件。

那时节,中国并无现成可用的初级英文教材。光绪皇帝只能向京城内的传教士们求助,“官员们找了许多家学校和教会,寻找初学者用的初级课本”,最后在美国传教士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等人的帮助下,从马库斯.L.塔夫特博士那里“找到了一本插图精美的初级课本,是他带到中国给小女儿弗朗西斯用的”。光绪皇帝派来的人,还弄走了何德兰妻子的自行车。皇帝在宫内骑了几次,后因辫子缠进了车后轮摔了一跤,上下紧张得不行,遂不再练习。

光绪读书像,引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皇帝正在学习英文的消息传出后,震惊了清帝国的士大夫们。

这种震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跟风

,如丁韪良所言的那般,“宫里掀起了一股学英语的热潮,王爷和大臣们都一窝蜂地去寻找英语课本和教员”。

一类是感到痛心疾首

,帝师翁同龢日记里的“伤哉”就是一种典型反应。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在1892年开始学英语,结果也引来京中士大夫的非议,纷纷“函劝鸿章不可”。

媒体则对此事颇感兴奋。

《图画新报》说,光绪皇帝开始学英文,让中外臣民忍不住要“赓颺舞蹈”。《申报》刊发了一篇千余字的评论文章,说皇帝如此好学,将来“西国之所谓长技者,不难尽为我有”。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万国公报》,也对此事竭力广而告之,说光绪皇帝学英语,足以让中外臣民深感“奋兴鼓舞”,希望清帝国的读书人也一起来打开眼界。

媒体的传播与褒赞,确实产生了效果。据何德兰讲,在1891-1894年间:

“阅读光绪帝所阅读的书籍成为一股汹涌热潮,港口城市(注:指通商口岸)供应书籍的能力达到了极限,许多印刷协会的负责人担心对这种新情况他们毫无准备。阿伦、马蒂厄、马丁、威廉、莱奇诸博士的著作在上海的书店出现了盗版,售价仅为正版的十分之一。……在皇上研读外国书籍的这三年中,全国上下,成千上万的青年学者也都在研读西学。”

“汹涌热潮”这种用词,或许有些夸张。但广学会等出版机构印刷的西学书籍在这几年多次出现脱销、发现盗版,则是事实。那“研读西学”的青年学者当中英语学习日记:光绪皇帝学英语,让许多人痛心疾首,也有一位的名字,叫做康有为。

《万国公报》刊文赞颂光绪学英语

皇帝的举动,还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1892年2月4日,《纽约时报》刊文《光绪皇帝学英语》,郑重报道了此事。文章说:

“今年20岁的清国皇帝陛下(在清国,人民称他为天子),目前正由两个受过英美教育的北京国子监学生负责教授英语,而这件事是由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告知全国的。皇帝陛下学习外语这一消息真让这里的人感到意外,他们甚至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所谓“颁布诏书”,其实是错误的信息,并不存在。但皇帝学英语举国皆知,是否颁布诏书,已不重要。

光绪的正规英语课,自1890年12月持续至1894年12月(慈禧下旨撤“满功课及洋字”),共计整四年。

之后便是通过其他渠道自学。戊戌维新失败后,慈禧有意断绝光绪与外界的直接联系,光绪学习英语的外部渠道遂被正式切断。1900年之后,光绪的处境更为艰难,只能偶尔向宫廷女官德龄(其父是驻法大使裕庚)请教英文。据德龄讲:

“他常常趁我空的时候,问我些英文字。……他屡次告诉我他对于自己国家的抱负。……夏天我比较空闲,每天能有一个钟头的时间替皇帝补习英文。他很聪明,记忆力又惊人的强,所以进步很快,然而他的发音却不很正确,不久他就能够阅读一般学校英文课本中的短篇故事了,而且能够默写得很好,他的英文字写得非常美丽。”

身在囹圄仍不忘学习英语,或许是因为光绪仍抱有期望,相信自己的学习在未来可以派上用场。但慈禧容不得他这希望实现。1908年11月15日,慈禧去世。在她去世前约22个小时,光绪皇帝也撒手尘寰。2008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发布“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内称:

“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

注释

《翁同龢日记》第五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482页。《翁同龢日记》第五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481页。《翁同龢日记》第五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483页。《翁同龢日记》第五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484页。曹舒丽安:《我的外祖父颜永京牧师》。收录于《颜惠庆自传》,(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95页。丁韪良:《花甲记忆》,学林出版社2019年版,第310-312页。何德兰:《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8-80页。《李文忠公(鸿章)全集》,(台湾)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第4998页。何德兰:《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81页。《光绪皇帝学英语》,《纽约时报》1892年2月4日。郑曦原编、李方惠等译:《帝国的回忆:晚清观察记》,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29页。德龄著、顾秋心译:《清宫二年记》,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0-61页、第186页。钟里满、耿左车、李军、邢宏伟、王珂、张永保、邹淑芸、夏普、李义国、张新威、张大明、宋朝锦、潘冠民:《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清史研究》2008年第4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英语学习日记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