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语资料

深度分享 | 如何自学《新概念英语》?

在本文里,我将向大家传授最简单、有效的自学《新概念英语》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零基础到大学四级英语水平的广大英语学习者。

传统的学习方法推崇精读、精听、听写、背单词、语法分析、等等 … 我想开门见山地告诉各位:以上所有的方法都是错的。

我先对我们的学习方法做出一个总概括,再对每一步骤做更深入的诠释:

1. 下载 “新概念英语” APP

2. 听着录音,把英文课文默读一遍

3. 回到原文,跟着录音把所有课文仔细过一遍,只需弄懂课文大意

4. 重复 2-3 步,直至把所有课文过完一遍

5. 从头到尾反复听读所有课文

第一步:下载 “新概念英语” APP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学习成本,我推荐大家使用 “省心英语” APP(图标如下),即可免费获取《新概念英语》所有课文的文字、音频资源。当然,如果你更习惯使用纸质书,网购一整套《新概念英语》也花不了几个钱,请大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

第二步:听着录音,把英文课文默读一遍

简单解释一下 “听着录音,把英文课文默读一遍”,那就是:录音播到哪儿,眼睛跟到哪儿;只需默读,不需出声。

假如课文中有不少生词,你这时候是不可能默读一遍之后,就把这篇课文读懂的 —— 这非常正常,你要做的就是“不求甚解”。

所谓 “不求甚解”,就是脑子里不要想任何东西,能自然读(听)懂多少就多少。把听课文录音当做听歌,尝试去享受英语的发音就行了。

第三步:回到原文,跟着录音把所有课文仔细过一遍,只需弄懂课文大意

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一步的指示 —— 你只需要 “弄懂课文大意”,而不是 “透彻理解每句话”。

我怕我说的还不够清楚,以下给大家示范一下。假设你正在学习以下这篇课文:

第一句,播放:“editorsof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often go toextremesto provide their readers with unimportant facts andstatistics.”… 三个单词不认识,对照一下译文 … 好,知道每个单词的大意了,这句话大概意思懂了。过!下一句!

第二句,播放:“Last year ajournalisthad been instructed by a well-known magazine to write an article on thepresident’spalacein a new African republic.”… 又有三个单词不认识,再对照一下译文。好的,这句话也大概懂了。过!再下一句!

(以此类推,直到过完整篇课文)

理论上来讲,只要你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就能读懂任何一段话的意思(即便需要 “猜”,也能理解到个八九不离十)。然而,很多英语学习者往往在这一步犯了严重错误。

以上我挑的例句来自于《新概念第三册》—— 因为句子较长,很多习惯传统的 “精读” 方法的同学们就会忍不住去对这个句子进行语法分析,试图去透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这是错误的。你应该做的是:不求甚解,不求甚解,不求甚解!

结合我学习各国语言的经验,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学习英语的感觉,跟我们学习文言文挺相似的。

文言文有自己一套 “之乎者也” 的语法,跟白话文很不一样。虽然文言文由汉字组成,但很多汉字的意思跟我们所习惯理解的差异很大(这就相当于我们不认识的生词)。 严格来讲,由于语法和单词都不尽相同,文言文和白话文实际上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所以当你读文言文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便你借助注释把每个字的意思都弄懂,你读起来总会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好比:你把一句英文里所有生词的中文意思都查了出来,但仍然没能完全理解这句话。

学习一门语言,归根到底就是要掌握它的思维方式。在这一步里,虽然你把课文里的每个单词都弄懂了,但毕竟英语是一个你不熟悉的语言,背后有一套你不熟悉的思维方式如何学好新概念英语,因此出现 “似懂非懂” 的情况非常正常。

每个语言都有它很微妙的东西,只有通过在大量听读的过程中不断领悟,才能最终掌握外语思维。然而,因为人的天性是讨厌 “不确定性” 的,因此这就催生了 “精读” 这种学习方法 —— 尝试通过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旨在立刻完全搞懂它在说什么。老实告诉大家:“精读” 的学习方法不仅低效,而且害人不浅。

所谓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只要不求甚解地输入,最终就会把读不懂的都读懂。只要把 “四书五经” 从头到尾不断地念诵,自然就能掌握文言文的语感。其实你会发现:以前读书人学习古文的方法,跟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英语学习法是一样的,那就是:多听、多读。

第四步:重复 2-3 步,直到把整本课文过完一遍

按照新东方的教学模式,很多英语老师会对《新概念英语》每篇课文的语法点进行深入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跟读、听写,最后尝试把生词(乃至整篇课文)背下来 … 还是那一句:这是错误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过完每篇课文后,不要进行任何复习,马上进入到下一课的学习(即,重复以上 2-3 步)。说具体一点就是:你完全不需要记忆任何生词,完全不需要尝试流利朗读这段课文。

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自学英语就像玩一个智力游戏那样 —— 有趣不费劲。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心累或者枯燥,说明你的操作方法错了。

请大家务必按照我说的去做。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觉得学得太快基础没打牢。因为这仅仅是学习的开始,接下来你将进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从头到尾反复听读所有课文。

第五步:从头到尾反复听读所有课文

在我分享这一步的具体操作细节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强调一点 ——外语学习归根到底就是“听读”两个字,只要你在听或者读,就会有学习效果。

如何学好新概念英语

以我自学西语的经历为例 —— 从我自学西语的第一天起,我听的就是从 “播客” APP 下载的 Onda Cero 西语新闻。学过西语的人都知道,这似乎是一个没有 “常速” 和 “快速” 之分的语言。以下是 Onda Cero 的音频摘录,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常速西语” 的画风。

在我自学西语的三年时间里,高达 95% 的 “听” 摄入量来自于 Onda Cero 。而经历了长达两年的 “听不懂” 之后,我终于基本听懂 Onda Cero 的西语新闻了。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耐心,能坚持长达两年的 “不求甚解”,是因为我在外语自学方面已具备较丰富的经验。我知道我只需要坚持这样做,最终就可以学会西语。当然如何学好新概念英语,光通过 “听” 是不可能学会一门外语的。当我在进行大量听的同时,我也在进行大量的西语阅读(具体操作方法以后再跟大家分享)。

其实,我自学西语的方法与我和大家分享的英语自学方法的本质是完全一样的 —— 就是多听、多读。然而,我的这种做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因为这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强大的心理素质。说白了,你必须愿意放弃在短时间内看到学习效果。

十多年前我刚去加拿大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也为学习英语焦急过。我曾经词典不离手,一看到不懂的单词就上去查,查完之后觉得 “咋那么多单词不认识”,好生气馁;然后转而去背单词书,希望短期内突破自己的词汇量,然后掉进了 “背了又忘、忘了又背” 的坑。

我读的第一本纯英文小说是《达芬奇密码》,一开始我也是一手拿着词典、一手拿着书。但随着小说的情节变得越来越引人入胜,我突然觉得:MD,这样每个单词都查,读得真不爽!于是索性抛开词典,后来慢慢养成了 “看到不懂单词就过” 的阅读习惯。当我不再把时间花在纠结一些单词、语法细节,而是增加英语的输入,我的英语获得了更快速的进步。

不管我是读《达芬奇密码》,还是听西语新闻,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读(听)不懂某个单词,而这个单词是常见的话,我必然会跟它多次重逢,最终自然而然地把它记住。

同理,因为《新概念》的课文是静止不变的,因此当你把整本课文 “不求甚解” 地过完之后,不断反复地听读交替,你会越来越频繁地感受到:这个词我读过!听出来了!然后你发现你再也忘不了这个词了。

外语学习就好比 “心口碎大石” —— 方法和道理很简单,就看你过不过得了那个心理关。其实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心口碎大石” 并没什么了不起的;恰恰因为胸口上压了一块厚重的石头,大铁椎砸下来的时候才不会伤着你。因此,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只要你按我以上说的去做,然后把整本课文认真听、读 20 遍以上,就能看到明显的进步了 —— 自学英语真的就这么简单。

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将和大家分享 “多听、多读” 的具体实施建议。

1,听读同步 vs. 听读分离

对于学习《新概念》的同学们而言,实现 “多听、多读” 无非以下两种方法:“听读同步”和“听读分离” 。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考虑先从前者开始,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考虑直接进行后者。

所谓 “听读同步”,说白了就是:一边听、一边默读。当你在做这一步的时候,尽量不要把录音停下来,因为咱们的目标是 “输入量最大化”。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单词,不必刻意把它记住,因为当你未来还有很多机会跟它重逢。

所谓 “万事开头难”,不管你基础如何,第一次的听肯定是最难的。你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时间过得好慢;然后因为你的大脑卯足了劲在处理这个不熟悉的语言,你可能没听完一半就会感到犯困,甚至睡醒了才发现你刚刚睡了 —— 没关系,学习外语时犯困非常正常,因为你的大脑正在 “健身”。

科学实验证明,多学外语能使你大脑变得更聪明灵活,就像健身能使你的肌肉更发达一样,但前提是:强度必须足够大。你想啊,如果你一边举哑铃,一边还能 “谈笑风生”,你能有多少锻炼效果?

图:长者与美国的华莱士谈笑风生

“听读同步” 就好比学习滑冰时的辅助工具,主要针对的是滑冰初学者。但只有当你勇敢地抛开辅助工具,你才能真正学会滑冰 —— 因此,当你在进行第 N 遍听读同步后,发现没有像第一次那样跟不上的时候,就应该开始进入 “听读分离” 的阶段了。

2,英音和美音应该轮换着听

经常有人问我:学习《新概念》时应该听英音还是美音?答:应该两个都听。假设我们会把所有课本听 30 遍,那就应该一遍英音,一遍美音,如此重复15次。

掌握标准英语发音的前提是 —— 你能够清晰分辨出不同口音的微妙之处。不少英语学习者之所以发音不标准,归根到底在于分辨不出来什么才是所谓的 “标准发音”,自然也无法做到准确发音。

很多英语学习者往往会误以为:美国总统说的就是标准美音。但实际上, 特朗普的纽约口音,奥巴马的黑人口音,小布什的德州口音,都与所谓的 “标准美音” 有明显差别(但绝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是听不出来这些微妙差异的)。

而说起 “发音” 这个话题,我特别特别特别想郑重地告诉大家:咱们中国人之所以 “口语不好”,核心问题并不在于发音不标准,而是我们缺乏根本的语言组织能力。

虽然咱们中国人的英语发音普遍比印度人要好,但老外都能听懂印度人的英语,却听不懂我们的 Chinglish。因为,语言是拿来沟通的,而无缝沟通的前提是:你所说的要符合该语言的表达习惯。为什么我们能听懂小平同志讲的四川话,却听不懂标准普通话发音的 “四书五经”,原因也恰恰在于此。

由于英语是我们的外语,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纯正发音(即便你觉得模仿得很像了,老外仍然可以听出来明显差别)。再说了,连美国总统的英语口音都不标准,我们为什么还要那么地追求所谓 “标准发音” ?再退一步讲,我们当中不少人连普通话都不标准,干嘛还要逼自己掌握标准的英语发音?

最终决定你语言组织能力的,是大量的听读。只有在进行大量的听之后,你的大脑已具备一定的分辨语音的能力,这时候练习发音才有意义。说的具体一点,我认为你在学完整套《新概念英语》之前(累计约 200 – 300 小时的 “听” ),都没有必要刻意练习发音。

3,应围绕 “思维 + 词汇” 进行英语自学

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围绕 “听说读写” 建立的,所以很多英语学习者往往误以为 —— 所谓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如果想提高听力,那么就应该多听;如果想提高口语,那么就应该多说 … 但还是那一句:这是错误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框架是:思维 + 词汇 。

当你听不懂某一段英语,归根到底只有两个原因:1,这段话里有你不认识的单词(英语词汇欠缺 );2,单词你都懂,但语速太快,你反应不过来(英语思维欠缺 )。

那么,促进思维和词汇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呢?还是那一句:多听、多读。

当你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时,你实际上在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英语思维,同时你的词汇量也会自然而然地增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但阅读速度提高了,听力也会增强 —— 因为 “思维” 和 “词汇” 的加强能够促进你的听力。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提高听力,多读和多听同等重要。

而如果你想提高口语、写作的能力,你同样应该把学习重心放在 “多听、多读” 上面。因为语言输出无非就是:用你懂的语法(思维)把你懂的单词(词汇)表达出来。

因此请大家记住:所有 “听说读写” 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 “思维” 和 “词汇” 的问题。只要你坚持进行大量听读,就能实现 “听说读写” 的全面提升。

4,阅读的时候要 “默读”

跟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我曾经在一家报社做过几天的文字校对工作,往往一篇文章我非常仔细地审完、确保没有任何错别字之后,我几乎完全不知道它说了什么。

同样的,有时候当你认真地朗读完一篇(之前没读过的)文章后,你也会发现类似的现象:不知道自己刚刚读了什么。

有一个专门描述这种心理学现象的词,叫做 “完型崩溃”。大概的解释是:当你对某个事物给予过多的注意力,你会不由自主地拘泥于细节,从而失去对整体的判断。

跟大家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目不转睛地看着下面这个字 30 秒,然后再往下读。

如何学好新概念英语

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去做的话,在过去的 30 秒中,可能会有那么几秒,你觉得好像不认得这个字了。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当你盯着一个字看,你慢慢便只会看到一堆笔画,而不是一个字。而当我专心做文字校对工作,我只看到一个个字,而不是一个个句子,更不是一篇文章的整体。

同样的,当你在朗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有时你会感觉不知道这篇文章说了什么,因为你的专注点在于如何对每个字正确发音,而不是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向大家强调:阅读的时候要“默读” —— 因为人的大脑和嘴巴其实是两套分离的系统;有时候过了嘴巴,不一定过了脑。

阅读练的是英语思维,是真正决定你是否掌握一门语言的根本因素。朗读练的是发音,是你掌握英语思维后、锦上添花的一个东西。当然,如果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嘴巴忍不住念念有词,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5,尽量避免单课循环听

中国的教育理念强调 “打基础”,生搬硬套到了英语学习上就变成:先把一篇课文听读无数遍(精听、精读),滚瓜烂熟后再学下一篇 … 还是那句话:这是错误的学习方法。

学习外语就像 “大脑的健身” 。如果你好久没有做俯卧撑,然后你现在马上去做 20 个,做完后你会感到肌肉一阵酸爽,非常有锻炼效果。但如果你每天都做 20 个俯卧撑的话,过几天你就会发现:做是做了,但怎么没了之前那种酸爽的感觉呢?

其实人的大脑非常有意思,当你每天都锻炼同一块肌肉,并形成一定套路时,你的大脑会指示这块肌肉提前做好准备。同样的,当你如果重复听同一篇课文的时候,即便你听懂了,你也会觉得:我到底是听懂了,还是把课文记下来了?

因为大脑的这种特性,健身教练一般会建议学员不要按照同一个套路锻炼。因为只有刻意使你的锻炼计划更多样化,让你的肌肉无法提前做好准备,才会达到最佳效果。我之所以建议大家每天把所有课文听一遍,然后多天循环,而不是单篇重复多遍,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人的大脑是热爱新鲜感的;越是新鲜的经历,感觉越是愉悦,记忆就越深刻。

当然,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你一篇课文里出现 20 多个单词不认识,那么先单篇循环两三遍,也是可以的。但要牢记以上的 “健身原则”,如果你在听的过程中感到到枯燥(哪怕只是一点点),就要及时换个姿势,让大脑保持新鲜感。

6,听读的时候要专心,但要放松

可能有不少同学有这样的困惑:泛听的时候经常走神,但一专心听又变成了精听。那到底如何听才是正确的呢?答:要专心、放松地听。

说实话,同时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因为一般人可能 “一放松就走神,一专心就紧张”。为了更好地理解我所说的意思,请大家想象一下 “冥想” 的状态 —— 这就是专心、放松并存的状态。

学好外语除了方法之外,最重要的在于心态 —— 如果你的心态不到位,懂得再多的方法,也达不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而我接下来想对大家说的,可能听起来有点 “玄”,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 我之所以在外语学习上小有所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长期 “念佛” 修行。

所谓 “念佛”,就是无数遍地重复 “南无阿弥佗佛”,有时可长达几小时。可能有人会问:这几个字有那么神吗?这里告诉大家:其实这几个字本质上并没什么,只是修行人去除杂念的一种方式而已。

如果我跟你讲 “不要去想一头黄色的大象”,黄色的大象就会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同样的,如果我跟你讲 “脑海里不要想任何事情”,你会发现你根本无法不去想任何东西。

为了解决 “如何控制杂念” 这个问题,佛家修行人发明了 “念佛” 这个东西 —— 既然你无法做到完全不想东西,那就通过不断重复念 “阿弥陀佛” 来占据你的思想,从而不生杂念。换句话说,其实你念啥都无所谓,只要能让你去除杂念就行。

佛家认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当你通过不断念佛,慢慢去除杂念,你就会看到你心灵的本性,然后你就成佛了。

既然中国文化是 “儒释道” 的融合,我这里转而引用《道德经》的一句话: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认为:最伟大的智慧,就像婴孩一样。其实念佛的目的,就是回归人“婴孩” 的本性。

跟大家扯了那么多,我终于可以回答大家的问题了 —— “念佛” 之所以跟英语学习有关,就是因为我们必须以这种 “婴孩” 的心态来对待外语学习。

因为婴儿天真无邪,任何的名利得失都无法打动他;相反当人开始慢慢长大,会逐渐养成后天的观念,反而更容易受各种外在因素伤害。

当你听英语时,因听不懂而感到气馁如何学好新概念英语,因看不到明显进步而怀疑,因看到大量

的生词而感到崩溃,因读不懂一段没有生词的文字而感到强迫症般的焦虑 —— 这些表现都是你迷失 “婴孩” 本性后所经历的不必要的痛苦。当大家领悟到以上的道理,自然能去掉心理负担,做到 “专心、放松” 地听。

讲完 “大道理” 后,和大家分享一点操作性比较强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尽快达到理想境界。当你练习盲听时,不要坐着深度分享 | 如何自学《新概念英语》?,而是一边听,一边散步那样地走动 —— 就好比和尚通过念经去除杂念,而你通过 “散步” 来占据你的头脑。

7,放弃短期攻关,换取大局胜利

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有一位教授名叫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并列为清华“四大导师”),求学于西方 16 年,通晓 10 国语言,却没有一张文凭。陈寅恪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要获得文凭,就要花很多时间收集资料、写毕业论文;如果把时间花在学习上,长远来看不更有意义吗?

虽然说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是在中国的国情下、不可避免出现的残酷社会现象,但我非常坚信一点: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水平都差不多。天才和平凡人的基因差异不会超过0.01%;只是竞争激烈的社会犹如奥运赛场,胜负往往取决于那零点几秒。

我曾和大家分享过:不论是升初中、还是升高中的两次考试,我当年都没能考上佛山市的重点学校。刚开始我给自己的借口是:我只是对某某学科不感兴趣而已。但后来当我进入大学,选修自己喜欢的金融学之后,我发现我的分数也永远只处在 “中等偏上” 的水平。我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我并不是天才。

所谓 “扬长避短”,我因此决定:既然分数不是我的强项,那就不跟你这套游戏规则玩。从此我对学校功课采取一种 “应付” 的态度,由 “边际回报最大化” 来决定我该花多少时间在学习上。

比方说:如果我花 10 个小时复习能拿到 80 分,然后再花 10 个小时复习能拿到 90 分,那么我只会争取拿 80 分,然后把时间省下来去学习更有意义的东西。

我们自学团曾经有一位同学,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即便已通过了我们的考核,她跟我讲她还会继续听,直到把整本书听 50 次,把所有知识点都吃透。但我却建议她:不必。

如果你把整本书听上 50 遍,你确实会把整本书的所有单词、语法、表达方式都掌握了。但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并不是一种效率最大化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当你可以听、读懂整本课文的 80 – 90%,就可以开始学习下一册《新概念》了。即便是英语已达到母语水平的我,也不敢说《新概念》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00% 都懂(尤其是第四册,几乎每篇课文都有至少一两个不熟悉的冷门单词)。

学习英语就像一场战争,我们更关心的是赢得大局,而不是局部战斗的胜利。中国学生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刻苦勤奋把语法学到了极致,却听不懂、说不了 —— 这就是典型的 “赢了战斗,输了战争”。

查阅更多精彩内容,请扫码

加入 “何老师英语自学团” 社区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