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语解答

会拍照会听语音,这些垃圾分类小程序太容易“圈粉”

智能语音识别、趣味分类、图片识别、垃圾分类课测……从本月开始,上海正式上线垃圾分类,一批垃圾分类小程序也相继上线。 有趣好玩的小程序,不仅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还吸引了一批批“粉丝”。

01

“e丢丢”单日浏览量突破40万

“e丢丢”是今年4月下旬推出的智能语音垃圾分类小程序。 仅6月30日一天,小程序日访问量就超过40万。

创始人Terry长居上海多年,是一位热爱公益的环保人士。 今年2月,当听说上海将于7月1日正式启动垃圾分类时,他非常激动。 一向关心公益和环保的他和几个朋友,去年打算兼职做一个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垃圾分类的工具——目的是做公益。 现在,时机已到。

他常去的办公室、宿舍、网球场,都成了市场调研的场所。 甚至在遛狗的时候,泰瑞也会主动和狗爸狗妈聊天。 特里发现,家庭主妇、老人,甚至是高中毕业的“海归”,往往对垃圾分类知之甚少。 政策实施初期,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分类垃圾。

“e丢丢”小程序

在明确这个方向可行后,他开始研究如何去做。 特里和三个朋友都不是互联网行业的。 经过一番比较,考虑到小程序的开发成本低于APP,而且用户无需下载即可使用,团队的四名成员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小程序上进行各种尝试。 ,每个人每天在原来的工作时间之外都要花3-4个小时来思考产品。

“e丢丢”的一大特点是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查询垃圾分类。 这个想法来自他与自己母亲的一次交流。 “很多垃圾分类工具只有文字查询,但一些不会拼音甚至不识字的老人怎么办?我问妈妈,如果可以用语音找垃圾分类,你会用吗?” Get my mother and more around 在得到人们肯定的回答后,Terry和开发团队很快放弃了之前想过的图像识别、分级搜索、打包二维码扫描等其他方案,确定了语音+文字的形式,并且在查询结果页面提供“垃圾”“桶”开启的动画+音效,增加易用性和趣味性,力求做到人性化。

团队基于实用性和易用性两大原则打磨产品。 当垃圾分类流行起来的时候,“e丢丢”也获得了很多用户的关注。 6月30日,上海垃圾分类政策正式实施前夕,“e丢丢”小程序的PV(浏览量)突破40万,服务器瞬间不堪重负。 也获得了很多用户的点赞。

02

90后创业是很瘦的小程序

学英语的小程序

可回收垃圾,旧的不走,新的不进来; 湿垃圾学英语的小程序,太干就是湿垃圾;……在“垃圾分类一目了然”小程序上,你不仅可以找到垃圾分类的答案,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评论。

这是一支由五位上海90后组成的创业团队。 “其实我早就想做一个垃圾分类小程序了,趁着垃圾分类的契机,我们想从政策宣传的垃圾分类入手,现在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使用垃圾查询服务平台。从长远来看学英语的小程序,我们希望能够扩展成一个有趣的社区,在那里你可以抱怨垃圾。” 刘嘉伦谈到了创业的想法。

“垃圾分类一目了然”小程序

这个好玩的元素已经在他们的小程序中体现出来了。 这个小程序有点“剥皮”。 “男朋友”、“前女友织的围巾”、“裹着狗屎的塑料袋”……小程序收录了一些网友喜爱的“垃圾”类目,还提供了“热搜榜”供大家参考。 它还提供了用户添加的词汇条目。

“产品做了一些人性化的设置,希望让大家觉得垃圾分类不是一种压力,而是可以将娱乐和分享嵌入其中。” 刘嘉伦说。

团队联合创始人王传林表示,“垃圾分类清晰”小程序给予团队成员的勇气和快乐,也是团队希望给予更多用户的。 未来,他们会根据小程序不同地区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并将持续完善和优化垃圾库数据。 毕竟,“垃圾”可以让人快乐,对吧?

03

小程序分类超过3000种

四人以“垃圾图像识别”为切入点,从策划到原型设计、前后端开发只用了一周的时间。 6月18日,“垃圾分类工具”小程序上线。 团队负责人胡颖表示,选择从图像识别入手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实用性。 团队发现,很多小程序只停留在政策解读上,并没有真正的实用性。 比如,有市民不知道玉米芯、玉米皮是不是湿垃圾? 通过拍照识别的能力,可以让垃圾分类查询真正做到可识别,随时可用。

“垃圾分类工具”小程序

为保证垃圾分类数据库的准确性,团队结合上海市政府官网和专业知识,进行了专门的人工提取。 每天晚上 6 点 30 分,团队会更新一个新的数据库。 同时,在网友们的帮助下,他们也列出了更多的垃圾分类,目前已经有3000多个独特的分类。

小程序上线后,胡莹发给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得到的反馈都不错,大家自发帮忙转发。 他们还将小程序代码的素材打印出来,交给了一些线下社区的物业,让物业贴出来供居民使用。 小程序仅上线20多天,访问量就突破10万,用户数突破5万。 “球队会坚持下去,”胡莹说。

学英语的小程序

04

垃圾分类考试意外走红

垃圾分类风靡后,上海各个小区的阿姨们凭借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充分的训练成为了“高手”。 日前上线的“垃圾分类指南”小程序,就是根据四类科普下的不同垃圾分类知识。

粽叶属于什么垃圾? 木质纽扣属于什么垃圾? ……每天晚上,市民王阿姨都会登录这个小程序,参加垃圾分类的“课堂测试”。 小程序设计师M介绍:“很多退休阿姨每天都认真做题很多次,给我们留言的内容也很可爱。她们有的成绩一低就着急,有的则炫耀自己的成绩。”满分的时候跟姐姐打分,她们做题,我很乐意做,也很赞同上海实行垃圾分类的政策,给我们的产品提供了很多反馈和帮助。”

在线测试的形式不仅有趣,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这也为产品带来了一个数量级的增长。 最多的一天,测试模块占了小程序整体访问量的一半。

“垃圾分类指南”小程序

这让第一次创业的M和团队都感到非常兴奋。 她创作垃圾分类小程序的初衷是受到央视一部纪录片的影响,该纪录片记录了一名留学生回国后潜心研究并在农村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 同样是留学生的M非常感动。 她已经养成了在国外分类垃圾的习惯。 回国后,她发现很多人并不熟悉。 与C商量后学英语的小程序,她一拍即合,萌生了制作小程序的念头。 M找到了同学圈的技术达人J,和他交流了思路。 J也相当认可,并聘请了负责后端技术的B,从此拉开了小程序创作的序幕。

上海的垃圾分类政策也涵盖外地游客。 考虑到上海留学生和外地游客较多,团队还在《垃圾分类指南》中提供了中英文语言切换服务,帮助习惯英语的用户快速学会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政策即将覆盖全国更多城市,全民环保行动已在路上。 在这条路上,除了线下的政策执行者会拍照会听语音,这些垃圾分类小程序太容易“圈粉”,还有线上的小程序开发者担当首发。 现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不同城市对垃圾分类的需求不同,垃圾分类数据库的准确性,以及更多人的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等等。

黄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 杨玉红

图片| 网络

编辑| 陆家辉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