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语外教

罗湖外国语学校赋能不同个体的美丽成长

洛外学生使用“词牌”App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

仙湖畔,有洛外学校美丽的校园。

梧桐山下,云雾缭绕;仙湖畔,芳草萋萋。今天,深圳市罗湖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罗湖外国语学校”)将隆重举办建校二十周年庆典。从“四自育人”“罗湖外国语学校一等奖现象”到“互联网+学习型课堂”,从少年科学家罗瑞邦、钢琴天才邵木桐到发现红树新型菌种的余哲……一系列耀眼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建校以来三任校长和全体罗湖外国语学校人的智慧与力量。

从无到有

六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回顾历史,最艰难的时期莫过于学校创办之初。1999年夏天,新校舍即将开学,课桌椅尚未到位,只好临时借用另外两所学校的教室。这便是洛外高中部和初中的雏形。更让人揪心的是,开学前我们还没有招收过一个学生……

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罗外拓荒者们在首任校长陈汉刚的带领下,多次挨家挨户动员附近地区的家长和孩子;由于师资不足,大家超负荷工作;由于助教不足,老师们自学油印技术,打印讲义给学生看;没有操练场地,师生们在借校舍住宿的学生上学之前赶紧做早操……克服了种种困难,罗湖外国语学校终于在困难中发展起来,首批480名学生也在“一园两校”、“一校两地”的学习环境中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月。

历经6年发展,“洛外大厦”终于建成。在德育方面,学校以“组织管理自治、行为活动自治、人格自律、责任自担”的“四自德育”温暖育人;在师资培训方面,通过“三专一赛”系列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方面,突出外语特色,从环境布局、课程开设、教学方式、教材编写、外教选拔、社团活动、学科渗透、英语研究、双语教学等多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这些彰显教育时代发展的有力举措,为洛外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洛外人正是凭借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短短6年时间,就把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超乎寻常的跨越式发展。

成就

八年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

此后八年,在时任校长袁良平的带领下,洛外学校取得了巨大成就,步入了快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学校以创建“广东省国家示范性高中”、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改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氛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学校持续大力推进“四个自我教育”,积极开展“我能”全员教育和同伴互助活动,成立了40多个社团,为学生搭建了阳光成长平台,培养了一批阳光少年,成为校园的道德标杆。其中,“勇做好事好少年”詹雨生、周天成、罗伟、洪泽岳等开创了全校学生两次受到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勇敢者基金会表彰的先例。

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习型课堂”和多元化发展课程,通过“五步联动”“三单两环节”等举措,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英语分层移动教学和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形成“音体美传媒,四翼齐飞”的课改特色。先后5次主办和承担市、区课改现场展罗湖一对一外教是什么平台,吸引全国各地教育督导组前来参观、“取经”。

作为外语特色学校,洛外在充分发挥英语优势的基础上,增设了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小语种课程,同时不断优化英语文化氛围,创办了校园世博会、英语配音大赛、“五月花英语戏剧节”等特色外语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洛外拓宽办学视野,秉承“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多元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成才”的教育理念,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媒体系,拓展了编辑导演、文化管理、媒体创意、数字媒体、摄影、表演、导演、播音与主持等八大专业课程,着力培养媒体艺术生,为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在这期间,洛外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等奖现象”,并一直延续至今:师生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数百项,有7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一等奖。洛外在短时间内取得的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被深圳教育界誉为“值得研究的‘洛外现象’”。

罗湖一对一外教是什么平台

超越自我

“各有各的美”开创教育新模式

未来,洛外学校又将如何取得更大成功?洛外教育集团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宁戈对此有着清晰的规划:“洛外学校将转型成为一所赋予不同个体美丽成长的现代化学校,这与学校‘各美其美、美在众生’的办学理念相契合。”

尊重个体差异,赋能生命美丽成长

“赋能不同个体的美丽成长”,短短13个字,内涵却十分丰富。作为专家型校长,宁歌一直主张尊重个体生命的差异,实施适应个体的教育,也就是适应性教育。“学生最美好的三年青春,都在洛外度过。我们不能耽误孩子的黄金发展期,不能辜负每一个家庭的期望,也不能违背我们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准则。所以我们格外重视孩子们的体验,在这里留下他们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目标明确了,怎么实现?罗外给出了果断的答案:通过适应赋能!适应包括空间环境、技术支持、校园文化、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方式、家校合作等多个维度。赋能包括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培养学生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第二个维度是赋予学生激情和正能量,唤醒他们强大的内驱力和渴望。在宁哥看来,一个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一定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些维度都很美好,但最终还是要以孩子的成长为重点。”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改变就会被淘汰,所以洛外这些年一直在创新、变革。当然,他们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也不推倒重来,而是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洛外2007届毕业生罗瑞邦,大学期间曾两度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2017年入选《福布斯》杂志“30位30岁以下亚洲人”榜单;洛外2014届毕业生邵木桐,作为郎朗工作室的优秀学生,凭借过人的音乐天赋以及洛外在文化课程上的因材施教,以非专业身份考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洛外2017届毕业生余哲是洛外-华大创新实践项目“高耐盐新菌”的研究员之一,目前已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生物工程专业;洛外大二学生高毅在今年成都-中国国际网球青少年(U18)世界巡回赛中打入双打四强……

以上这些学生,都是在洛外适应性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一旦发现好苗子,学校会为学生量身定制平台和通道,实现个性化成长,前提是学生确定了方向,家长也同意。在现行评价体系下,学校当然需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但教育不能只追求分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优势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力,是洛外最鲜明的特色。

“每个生命都有光辉与潜能,展现出自己的美丽;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发光辉与潜能,实现美的升华。”这是宁格对洛外教育理念的诠释。

拓展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

洛外目前的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和延伸课程两大类,延伸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主,又分为人文艺术、体育项目、科技、生物医药、手工操作等,两大类课程相互融合,并不矛盾,要培养未来的创意人才,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止步于此。

高中生的关键能力不是死记硬背或反复练习,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洛外鼓励学生发展各类社团,与多家实践基地合作,开展项目式学习延伸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点燃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持之以恒的毅力。

2018年底,洛外学生郑雅丹、陈炳南、王晓亮、林兆恒的小项目《金钱草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荣获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以金钱草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为科研项目,学生跟随专家、学者、企业,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培养科研思维、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宁格说,“有兴趣、有热情,孩子一定会走得很远。”

类似的案例在洛外还有很多,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内在动力,洛外早在2016年就开始着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先是派出德育团队前往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学习,随后又组织专职心理学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师培训。

经过一年的探索,洛外的职业生涯规划项目于2017年正式启动,深圳市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项目总负责人温家鑫博士给予了高度评价:“项目实施效果超出预期。”同年,洛外正式引入北森CAREERSKY高中生涯发展测评体系,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而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洛外心语室丰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每周一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将职业规划带进课堂。洛外职业规划课程主要分为高中适应、自我认知、社会认知、自我规划与管理、心理素质提升五大模块,并辅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决策能力,更好地适应多元化发展。

职业规划不是一个孤立的话题罗湖一对一外教是什么平台,而应该与学校各项活动相结合、协同发展。学习空间不仅限于校园,而应拓展到校外的各个实践领域。为此,洛外邀请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团队进驻校园,如天文专家、历史学家、高校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等,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学校发掘整合社会资源,与华大基因、国家兰花中心、仙湖植物园、罗湖医院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联英引智”,聘请校外导师,为学生打造“创新梦工厂”,让学生“走出去”,收获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罗湖一对一外教是什么平台

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以信息技术推动课堂革命

罗伟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小组教学,还是项目式学习,教师都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从而达到“教与学相通”。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老师们习惯于讲授力的概念。但在洛外,陈文杰老师花了三天时间,做了一堂三分钟的微课。它不仅囊括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还提炼、归纳、总结了它们背后的共同规律,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哲学思考,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物理之美。

从此以后,陈老师的授课语言更加精准,课堂组织也更加有效。学校一批年轻教师也以这种方式迅速成长。当越来越多的优质微课在学科群里分享时,老教师们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微课这么好,最好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学好”。这样一来,课堂自然就转了过来,学生也从被动听课变成了主动学习。

作为深圳首批“广东省国家示范高中”,洛外始终走在教育信息化的前列。2010年,洛外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2015年11月,成为全国首批“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联盟”示范学校;2016年4月,成为深圳市“八大综合素养”中“信息素养”试点学校;同年5月,被评为深圳市中小学第三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目前,“互联网+学习型课堂”是洛外借助信息化推动课堂革命的最新探索,也是洛外践行“各美其美,美在他人”办学理念的又一具体实施路径。

用大数据助力学生学习,用信息化推动课堂革命。对于学生来说,即使是同一门学科、同一间教室,也会存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如何提供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洛外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互联网+学习型课堂”应运而生。

宁歌校长举了两个例子。在英语学习中,单词是必须的,高考要求3500个单词,洛外把这个提升到了4000个。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很难精准跟进每个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但通过相应的APP进行人机交互,大数据可以定制单词推送,熟练的单词直接传上去,不熟悉的单词则反复推送。老师还可以开启“游戏模式”,进行“词汇PK赛”、“记忆大师赛”,让枯燥的单词背诵变成一场趣味竞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平板电脑答题,数据即时生成,老师可以重点讲解错误率最高的题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内测试结束后,老师还可以将“测评微课”推送到平板电脑,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解决自己的问题。

洛外高中二年级班主任张志峰用“颠覆性的变化”来形容“互联网+学习型课堂”带来的效果。“以前课堂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罗湖一对一外教是什么平台,现在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师生形成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学习共同体。”数学老师李启敏也深表认同,“互联网+学习型课堂”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教学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互联网+学习型课堂”不仅用科技手段改变了学习方式、丰富了课程资源,也极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进步,与罗湖教育改革“课堂革命”的要求高度契合。

绘就校园新蓝图,叠加未来空间与软实力

今年4月,广东公布新高考方案,采用“3+1+2”模式,班主任制对学校的硬件、软件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这对于洛外来说不是问题,该校艺术、体育等课程多年前就尝试过“流动班制”,因此实施起来并不困难。“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更加合理、科学的配置。正在推进的新校区将打造学科功能教室,在空间上为流动班制提供最大保障。”宁歌介绍。

未来,洛外希望打造一座拥有世界视野、设计一流、叠加未来空间与软实力的新校园。例如,为适应新教学模式的需求,学校将打造多元化的教室形态,既有常规大教室,也有学科功能教室。两类教室位于同一楼层,分散在两侧,中间有一条走廊连接。学生在大教室上完必修课后,可以到走廊另一侧的功能教室上选修课。

引人注目的是,面对大教室的学科功能室“墙”是一面由书柜和书籍组成的“文化墙”,走廊变身为阅读长廊,傍晚时分,夕阳透过书柜洒落,洒下一缕余晖,学生们晚饭后在此漫步读书,诗意地生活在校园里。

“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喜欢安静,有的喜欢讨论,有的喜欢倾听。在空间方面,我们主张动、静区域的划分,这样既兼顾了不同的学习风格,也兼具了科学性和人文关怀。”宁歌说。

此外,新校区的普通教室可划分为三个空间区域,满足集体教学、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的需求。集体教学区,课桌整齐排列,为师生提供舒适的教学环境;而通过可移动隔断分隔的小组学习区罗湖外国语学校赋能不同个体的美丽成长,桌椅排列更加自由,为小组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布局。“未来的教育需要更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设备的互动,而这些互动都可以通过未来教室来实现。”宁歌说。

洛外未来的校园,将是一座“多馆合一”的校园,有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体育馆、学术馆、科技馆、综合体验馆……这样开放的未来学校,可以通过5G汇聚全球资源,比如引入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的资源,与专业机构合作运营美术馆、音乐厅等等。在宁歌看来,通过开放汇聚各方资源,同时辐射社区,学校可以引领和推动社区文化,共同培养具有高水平思想、坚韧不拔、爱国爱乡的人才。这样的学校,才能真正体现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高度和担当。

撰文:叶淑萍 徐波 范莹莹 摄影:朱洪波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