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语解答

听说三年级之后,大部分妈妈就辞职了。

前两天,和我孩子关系最好的同学的妈妈辞职了。

据称,在三年级之后、进入初中之前,辞职的家长数量会明显增加。

你是说我心里没有任何波澜吗?不可能。

说实话,我孩子班上那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除了一个“落榜”者外,其他孩子的家长都已经让其中一个回家了。

不管是500强企业的董事,还是国企体面有前途的工作,还是常春藤名校的硕士,985大学的博士……这些光鲜的背景足以写一篇凡尔赛长文,但在孩子的成绩面前,分分钟被KO!

随着孩子长大,你就会越意识到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担心。

考试时你是否因为没看懂题目或做得太急而丢分?你有做完作业后自我检查的习惯吗?

写作文时,他磨磨蹭蹭,不停地“修指甲”(咬手指)、“护手”(用橡皮擦手);

上网课不专心,开始画漫画;

一场足球比赛打得不好,就会被教练骂,会崩溃;

你是否因为怕困难,不想坚持而放弃一门兴趣班?

上课吃不饱,就需要补给,消化不了,就需要人帮忙解决……

孩子的爷爷常说,他从最穷的大别山里来读书,谁管得着他?不读书就种地,没什么好说的。

但时代变了,教育界最经典的一句话大家没听过吗?小学靠家长,初中靠学校,高中靠孩子。

作为一名精读生的妈妈,我常常问自己:我能承受得起小学孩子家长的“注视”吗?

父母是起跑线

作为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别说“看看小学时的父母”,其实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不都是看着父母的吗?

我旁边的同事很多年前在结婚前就在中关村第三小学附近买了一套学区房。

当时身边的人都很不理解,他连孩子都没见过,干嘛这么着急!而且那时候三小学区的房子单价可是天价啊。

(中关村第三小学区、万柳书院社区)

如今,他的女儿已经两岁了,那些曾经在背后说他坏话的人,现在都夸奖他有远见。

当然,身边人对他赞不绝口还是嗤之以鼻,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同事已经收获了一批海丹心地善良的邻居。

看什么绘本、报什么兴趣班、培养什么特长、什么年龄做哪些启蒙、市面上哪些线上线下课程价值高、哪些博物馆、展览适合孩子参观、牛蛙网有哪些宝藏资源……

每个人都可以轻松获取这些信息。

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海淀无学区”(海淀的学区房只适用于小学,以后就看自己的能力了),仍然有那么多人涌向海淀学区。

学区房是进入一所好学校的入场券,也决定了你想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教育环境。

当然,买不买学区房还是要看家里的经济实力,说实话,作为精读妈妈海淀妈妈推荐的一对一外教,量力而行就好。

但没有学区房就意味着什么都做不了吗?

读书手册里有一段话让米粒妈妈印象特别深刻:

所有的婴儿生来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能够说话、数数、阅读或写字。

但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不平等了。

区别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否尽力抚养他们或只是看着他们长大。

我的邻居 Vivian 在她没有孩子的时候经常和我一起出去玩,她对这些话都熟记于心。她真的听了我的建议,并照做了。

几年前,我有幸拜访了一位非常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也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幼儿园园长。

她告诉我,孩子刚上幼儿园,一眼就能看出父母有没有给孩子做过早期教育。

校长这里说的“早期教育”,其实并不是指去早教中心,而是指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

同样,我们也很容易看出一年级的孩子之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

海淀妈妈推荐的一对一外教

很多人说,这么小的孩子不是应该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吗?干嘛让他学这么多?干嘛让他这么早就学?

我想说,虽然都是在玩耍,但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会种下科学的种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

有些孩子可以花一两个小时独自拼拼图,注意力水平直线上升;

有些孩子对观看英文动画片没有问题,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听英文动画片……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家长们的努力不是为了孩子开学后每门课都考满分,而是像树苗接受阳光的滋养,那些慢慢流入体内的养分,将来会成为孩子骨骼和血液,帮助他们成长得更加强壮。

父母才是负责人

对于一半孩子不能上正规高中的问题,人们的反应主要有四种:

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各种升学政策,从个人角度来说,要为孩子早做打算,但我觉得这一代家长不容易,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希望我对教育政策的深入研究和解读,能帮助大家更直接、更高效地养育孩子。

海淀区的家长中,隐藏着不少政策分析专家,他们每一个人都如同扫地僧。

这些家长从来不会盲目地逼迫孩子,不会逼迫孩子学奥数、做真题,而是会整合所有的资源,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孩子上学的路。

海淀区的孩子怎么能只专注于奥数、PET/FCE呢?每个孩子都有继续深造的A计划,然后还有B计划、C计划、D计划……

精读妈妈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我的一个好朋友从小学就开始学圆号(这种乐器在当时和现在都不是很流行),但她却一路吹着圆号考进了海淀区最强六所高校之一的101所,随后又“吹”进了清华大学(北大和清华为了争取她,都降了60分)。

说到足球,我孩子以前练过的俱乐部里有个孩子,他父母想让他专心做门将,他在这个位置上训练“深造”了很多年,前段时间,人大附中和101队都在争抢他!

我以前在《熬过小学到初中的中年人,比铁硬、比钢强!》一文中写过我考上初中的心路历程。为了让我考上一所好学校,奶奶确实费了不少功夫。

孩子奶奶的一个朋友有个儿子,和我差不多大,孩子奶奶带我去北京考初中的时候,他已经考上一流学校了。

他们是怎么得手的?孩子奶奶的朋友是医生,辞去工作到那所学校当校医,一下子把孩子变成了“徒弟”,你觉得她服气吗?

如果孩子有责任努力学习,那么父母就是掌舵人,决定方向。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记得给孩子多开辟几条路。如果有捷径,为什么要选择最难走的那条?就像玩游戏一样,谁会抱怨自己的插件多余呢?

父母是推动力

这张照片大家很熟悉。

这是海淀区一所小学奥数名师的课堂,家长们坐在后面认真听讲,全程做笔记、录像,回家后可以问孩子问题,巩固训练,此外,现场还有不少家长。

据说,海淀区补习班的名师特别不喜欢收邻区的学生,孩子都差不多,但家长却大不相同。

隔壁小区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楼下就走,连楼上都懒得上去。海淀区的家长,一个孩子愿意跟着八个家长做笔记,你还以为是家长会呢。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孩子,结果能一样吗?

因为需要评估各种网课,米粒妈匿名试了很多AI课程和直播课程,初中生的课程我不敢说,但至少小学、幼小衔接、幼儿园的课程,不管是思维、英语、语文,家长基本都要跟着学。

你认为孩子可以自主学习吗?当然可以!

但如果你作为父母不跟进孩子的学习进度,你就无法帮助孩子巩固和复习。没有复习,你能说你的孩子吸收了多少知识吗?

再比如外教一对一网课,我有三个家长朋友,他们的孩子年龄差不多,4岁以上,英语基础也差不多,都是疫情期间开始上课,选择的课程都是一样的。

现在已经快一年了,其中两个孩子仍然不敢说话,但其中一个孩子的英语口语已经很强了。

我跟这些朋友聊过,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是课程?老师?孩子?还是其他原因……

后来我才知道,最大的问题在于父母。

而对于两个一直不敢开口的孩子,家长干脆把他们丢给外教,什么也不关心,不看外教的反馈,不看孩子的上课视频,也不备课、复习。

而另一个英语进步很快的孩子海淀妈妈推荐的一对一外教,早期都是父母轮流陪他上课,即使孩子能独立和老师交流后,还是会看课程回放。

每次上课前我不仅会给孩子预习课文,还会把孩子可能感兴趣的课文内容记下来发给老师,以便老师帮助拓展。

海淀妈妈推荐的一对一外教

每节课结束,看完回放后,他们都会给外教留下长篇留言和反馈,同时也会和孩子一起复习。

这位妈妈说:“上外教一对一的目的不就是‘独享’老师,让孩子从老师的英语学习中得到最大价值吗?如果我不跟老师日常交流,不预习复习,不跟老师练习,怎么能发挥出最大价值呢?”

正如我在《又在海淀和父母吃了一顿饭,这次心里没什么感觉!》里写的:

同样是海淀的一位家长,投行的妈妈从孩子3岁起海淀妈妈推荐的一对一外教,每年都会制定一份几千字的发展计划,明确列出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编程、钢琴、体育等每一门学科如何发展,一年内需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投资人爸爸,工作劳累之余,会研究孩子用过的课本、辅导书、网课、APP等,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书籍和课程。

所以,当你羡慕别人孩子有天赋的时候,你也应该看看他们背后辛勤的父母。

我说过,无论你“浇水”与否,庄稼都会生长,无论你“教导”与否,孩子都会长大,但“收获”能一样吗?

家庭教育的本质在于自我成长

近两年,无论学校还是社会都呼吁“教育要回归家庭”。

我们这一代中年人,挺苦的,父母年迈,孩子年幼,还要拼命工作,退休遥遥无期。孩子从婴儿期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考,每个阶段都环环相扣,我们不敢怠慢任何一个阶段,生怕辜负了孩子。

我们必须承认,对一些人来说,生活本身已经够困难了,如果你告诉他们“把教育还给家庭”,这就有点像问他们“你为什么不吃肉呢?”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讲,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每天给孩子报多少门课,不是每天什么时候辅导完作业,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成长。

有一天,你的孩子说他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你能接受吗?

一位父亲陪孩子学英语,自己考了雅思8分;

有一位妈妈,陪孩子练钢琴,自己也考上了音乐学院;

且不说遥远的过去,小编的丈夫小学时学的是俄语,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但他并没有因为不认识字母就坐以待毙,而是一点一点自学,陪女儿听英文儿歌看英文动画片,用点读笔读绘本。

成人学习语言的思维和方法与孩子不同,其实,丈夫学英语的过程也非常艰辛,一首小孩子听几遍就能唱出来的儿歌,他花了好几天才学会,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学习英语的热情。

她的丈夫说,他们应该让女儿知道说英语很有趣,只要他们想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还有我孩子同学的奶奶,有一次我去接米粒放学,看到奶奶在学校外面戴着耳机听着什么,嘴里嘟囔着什么,我以为她在跟着洗脑的流行歌曲哼唱,一问才知道,奶奶是在听英语。为了帮孙子检查英语作业,她要把几十年来丢掉的英语“捡起来”。

这位奶奶不愧是老大学生,她的坚韧让米粒妈妈既惭愧又感动。

还有清华投资人爸爸,他总是试图激励我和我孩子的爸爸,还有海淀家长

已经拥有两个硕士学位,正在准备考第三个,有人很认真的说:我想让我女儿再看到爸爸穿上学位服努力学习的样子。

(小学)这取决于父母。归根结底,这取决于父母自己能否为孩子树立榜样。

我一直跟大家说:推孩子要推过程,不要推结果;最怕的就是“推孩子间歇性”,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灵感来了,手忙脚乱的去推,可过了两天,觉得孩子就是个普通孩子听说三年级之后,大部分妈妈就辞职了。,又开始推,没再费力。

很多时候,孩子不坚持,其实是父母早先放弃了。

99%的孩子都是普通人,99%的成年人也都是普通人。

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不是送他进海淀区最好的六所大学,不是送他进北大清华,不是送他进常春藤名校。

我一直觉得,应该通过十几年看似枯燥的学习,让孩子磨练他们的意志力,学会坚持,学会选择,学会接受失败,学会终身学习。

只有内心强大了,才有能力获得幸福,才有能力像普通人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会有太多的人,因为能够坚持下去的人真的不多。

但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是那个坚持幸福到最后的人。

如同意请点击【关注】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请阅读往期作品

作者简介:米莉玛,美国海归,前500强高管母亲,专注于5-12岁儿童教育及升学、英语、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球新鲜有趣的事物推荐。公众号:米莉玛频道(ID:MilimaPinDao),经家长精读授权发布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