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的命题,国家好像是在表明一种态度:以后英语要么就别学,要么就真的学好。
高考的筛选性其实更强了,门槛更高了。
不过大家也不需要太焦虑。我们这一代人费
劲学英语,最后效果好像也不好。但不是因为英语太难,而是方法不对。
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xx岁了,怎么开始学英语?”“孩子计划中学出去的话,英语要达到什么程度?”
实际上,各年龄段的孩子,因为自身基础、学习目的情况不同,学习目标和方法也会有区别,确实要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划。
3-5岁,黄金阶段
如果目前孩子3-5岁,不管在北上广深,还是在十八线县城,只要观念到位,坚持去做,就一定能够成功。
英语学习说白了,核心就是两件事,一是找到科学的方法,二是时间积累。
英语学习成功,是大概率事件,不是幸存者偏差。
在3岁和4岁的时候,时间充足最重要的就是大量地听、可理解地听。
比如我们说i want an apple,孩子知道我想要一个苹果的意思,所以这里的“听”不仅仅是听apple, apple 苹果。而是要整体听,联系整体,理解句子和语境。
可以选择听的材料有很多,完全零基础,最好先从押韵的儿歌童谣听起,大家一定都听过黄老师的《挖呀挖…》,它有多洗脑,儿歌就有多大魔力。
有韵律的儿歌童谣比如sss、cocomelon、《鹅妈妈童谣》,它们在英语启蒙中有重要作用的却很容易被中国家长忽视。
孩子天生对有韵律(rhyme)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儿歌童谣可以算是幼儿英语启蒙最快、最有效的学习资源了。
有了这些积累,再去看peppa pig《小猪佩奇》或者little fox分级动画,都是很好的选择。在有了音素和语感的基础上,可以加入bbc出的字母动画精品alphablocks《字母积木》,学一些英语字母入门。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听力输入材料,就是分级绘本,像raz、牛津树、大猫这些。最好能够配上一支点读笔,这样孩子比较省眼睛,而且从小接触纸质书,会建立孩子天然的好感。
到了5岁左右,孩子的听力词汇有了一些积累,这时候就可以加入自然拼读的学习。
自然拼读的学习,在英国小学一般也需要两到三年(reception-y2)的时间,学习的顺序分别是字母、单元音、复元音、辅音组合等。
6-8岁 ,为时不晚
一二三年级起步的孩子,目标是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成为未来能随时用来交流和思维展示的工具。
这个目标够得着,而且可进可退。
往前想,英语学得好,将来可以选择出国读书。现在中考和高考竞争这么激烈,换一个赛道,回报说不定会更好;保底看,能够在小学阶段给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高年级之后,就可以把时间多给到其他科目,让孩子更有竞争优势。
在方法上,我们要采取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一个训练流利度(fluency),一个针对准确性(accuracy)。
英国小学阶段,阅读分为两个阶段“learn to read”和“read to learn”。通过大量泛读,不知不觉积累很多词汇量。泛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课本上学的那些词孩子都认识。
泛读的材料,还是先从牛津树、raz这些经典分级绘本往上刷,然后是章节书等。记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听,点读笔呀这些工具都用起来。
精读的话,迁移到家庭阅读,也可以同样的方法。一般精读的过程,主要任务有三种:
识别生词,理解意思和用法;
梳理人物角色,以及关系情节;
拓展知识,增加见闻;
要精读的材料相对短小复杂一些,不是那种孩子看一遍就懂的,如果选一些简单易懂的,反而会影响阅读效率。
泛读可以在家里坚持,精读要靠老师或家长引领。
大家要有信心,这个阶段起步为时不晚,但切忌操之过急,病急乱投医,坚持科学的方法,孩子未来一样会很棒。
4-6年级,目标导向
四五六年级起步的孩子,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自己将来要走的升学路线,是国内路线,还是出国路线。
因为这个阶段面临升学压力,时间非常有限,各科都在抢时间,所以要集中精力,冲刺一个目标。
如果是在国内,参加中考高考,那么快速拓展词汇量就显得特别重要。课本上的单词首先要掌握,然后通过大量的泛读分级绘本,把这些单词深化理解,同时积累课本外的单词。
大家记住,拓展单词量最快的方式,不是背单词表,而是通过泛读。最简单有效记单词方式,就是刷分级。读的越多,单词记得越溜。量变一定会产生质变。
泛读的同时,适当搭配一些语法练习,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孩子年龄越大,抽象思维越强,对于语法的接受度越高。
如果孩子未来想要出国读书,目标打底就是雅思6.5,托福90,要申请名校,分数和难度就更高,况且高中还要用英语学习其他课程,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更多。
四五六年级起步的孩子就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猛攻英语,除了日常学习,寒暑假也要专项突击。除了学习原版教材,也要搭配大量的阅读,特别是科普类阅读,才能快速提升。
说在最后
学语言,其实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隐性天赋。
只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的天性正常发挥出来,那么学习就会硕果累累。
如果高考的改革,能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一点,让更多孩子学习的目的走上“综合应用”的道路,说不定是一件好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