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参加围棋培训班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市四小的孩子们在课后服务时间里参加丰富的社团活动课
■在课后服务中,老师解答学生在作业中的疑问。
核心提示
星期一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河源市第一小学六(5)班的温同学留在学校做完了当天的作业,还上了一节足球社团课。以前下午4点半是放学回家的时间,而这个学期开始,他与班里很多同学一样,都参加了校内课后服务活动。在学校做完作业的他一身轻松,回到家则做家务、阅读、运动等,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这是当下我市扎实开展“双减”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7月底,国家出台“双减”政策,针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出重要部署,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学管理和培训机构治理指明方向。推行“双减”工作4个多月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积极推进“双减”工作,多次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双减”工作推进会议,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双减”工作专班,在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行为等方面精准施策,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在河源落地落实,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布置特色作业 提升学科素养
今年国庆假期,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收到了来自历史学科老师布置的社会实践类作业《寻根溯源——探寻家乡历史》。这份作业让学生实地参观考察自己家乡的博物馆和遗址遗迹,并通过制作“美篇”的方式进行展示。类似的作业在该校是常态,如每周末的物理、生物作业都是以动手实验展开。
“这些特色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红梅告诉记者,通过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分类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以达到帮助学生减负的目的,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种“1+0+X”的作业管理模式。
“1”是指每个学科只使用一本辅导资料,并做到老师先做、精选题目、全批全改、及时反馈。“0”是指每个学科在一周内要有一天不布置书面作业,需要练习的内容在课堂上完成,以此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X”则是在每1—2周的周期里,学科教师会以特色作业的形式开展一次主题学习,并形成学科特色作业,如知识梳理类(思维导图、手抄报等)、社会实践类(历史参观、地理考察等)、动手实验类(物理小实验、化学小试验、生物小实验、科学小实验等)、观赏阅读类(看一本书、观一次影等)、主播展示类(用英语介绍家乡的短视频、讲自己解题过程的短视频等)。
作业管理达标率100%
据了解,我市严格落实作业管理和考试管理。市教育局对各县区、各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考试管理、作息时间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学校也于本学期开始,进行学科均衡配置,作业时间科学设置,打实作业管理基础。如小学一、二年级侧重游戏教导,三至六年级侧重小组讨论深圳零基础英语班,初中阶段侧重思维创新、答疑解惑等,有效提升中小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达到培优提质的效果。
以市一小为例,各学科采取“以年级统一作业设计”方式,探索“基础作业+弹性作业”的作业布置模式。该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年级教师对每周的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进行研讨,备课组长把关审批后方可布置,各班则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微调。在考试管理上,该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禁止单元测试、月考或期中考试,每学期只安排一次期末检测,一、二年级不考试。
根据“双减”监测平台数据,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36所,目前均已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和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达标率为100%,作业时间总量控制达标率为100%。
课后服务开展率100%
就读市一小一年级的黄同学,每周一下午放学后就在校内上围棋课,周三则是他最喜欢的小号社团课,其他几天的下午安排了体质训练和审美艺术学习。弹性的作业和丰富的课后服务,让黄同学的小学生活变得“好玩有趣”。据了解,市一小自创了“1+2+N”课后服务课程设置模式。“1”是指每天保证1课时“自主作业”时间;“2”是指1课时体质训练和1课时审美艺术;“N”是每班自主选修兴趣课堂、社团选修或特色课程。
市教育局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目前我市各县区各义务教育学校均制定了课后服务方案,做到“一县一策”“一校一案”,并根据省教育厅工作部署实施“半月报”制度。实现了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做到应开尽开。据统计,我市应开展课后服务的138所学校已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开展率为100%。
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校了解到,各校以本校特色文化为本,结合校情,制定了科学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实施方案,统筹好作业完成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用好每天的“两小时”。以龙川县为例,该县老隆镇第二小学坚持“以棋树德、以棋启智、以棋健体、以棋为乐”的象棋文化特色办学,以象棋特色为引领,先后开设了篮球、书法、古筝、葫芦丝、摄影、藏书票等数十个兴趣班;老隆镇莲南学校错峰安排基本托管与素质拓展服务,打造学校农耕体验文化特色;龙川县培英学校开设基本托管和63个兴趣小组,打造菜单式课后服务模式,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发展。
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创新形式
“双减”政策聚焦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中校内“减负”即意味着提质增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作业与考试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教育视窗,优化课后服务。这对学校的师资、场地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源城区高莲小学英语老师廖桂花,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探索后,如今她给孩子们设计起“别样”课堂和作业时已是得心应手。有时她会和学生们一起在课上制作水果沙拉,然后将水果的英语单词和制作过程的动作单词进行教学;有时她会布置阅读英语绘本作为作业;有时会让学生们回家用漫画和英语词句做成小人书……比起传统以抄、写、练为主的作业,孩子们更喜欢现在的作业,而且每次的作业成果都让孩子们充满成就感。
源城区高莲小学副校长陈媛秋告诉记者,老师们之所以能这么快进入角色深圳零基础英语班,那是因为该校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全员培训。在老师们团结一致和积极创新的整体教风影响下,该校的作业设计注重学科的思维训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市一小副校长刘舒玉介绍深圳零基础英语班,该校作为省校本教研基地项目示范校,从开学第一周开始就开展了“优化作业设计”“基于小组合作的深度学习”等专题研讨,不断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师素养,提高课堂质量,实现应教尽教,减负不减质,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经调查,该校“双减”工作家长满意率达96.99%,学生满意率达97.99%,完成书面作业率达97.8%,得到了家长、学生的高度认可。
家校合力育人 亲子陪伴不能“减”
为确保“双减”工作有效推进,我市综合施策推进校内学生作业减负工作,通过优质资源的配置、招生行为的规范等方式,消除对择校产生的作业负担重的现象。
“双减”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得到家长的支持必不可少。我市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家长、社会的宣传引导,不断凝聚全社会关心支持“双减”工作的合力。各校则通过发布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家长学校开课等形式,进行“双减”政策及学校相应措施的宣传,做好家校联合,形成育人合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育儿观和人才观,凝聚教育共识,缓解教育焦虑。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双减”,孩子们的感觉如何?家长们的反馈又是怎样?市四小四(1)班的冯同学每天高效完成作业后,参加了学校的竖笛和葫芦丝的社团课,回到家还能弹古筝、练字、朗读、跳舞、学乐高……如今她拥有了更多时间和机会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市一小六(1)班张同学的家长李女士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快乐、阳光。轻松、充裕的晚上时光里,她会在晚餐后带孩子散步,临睡前陪孩子阅读和聊天。由于孩子即将读七年级,李女士偶尔也会找点题目考查一下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帮其查漏补缺。
李红梅分析认为,作业考试减负了,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陪伴不能“减”。而且孩子们的自主时间增多后,家长们更应该重视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如每天坚持户外运动、睡前亲子阅读等。
规范校外培训 机构积极配合转型
日前,源城区远方教育培训有限公司与河源中英文实验学校共同开展了“诗和远方”诗歌公开课,教授学生们诗歌创作方法,并鼓励其积极创作。该培训机构擅长以讲诗词故事、引导课外阅读来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积累文学知识。这种文学拓宽类培训定位,让该机构很自然地从之前注册为学科类培训机构过渡到非学科类,目前该培训机构正积极申报“学转非”办学许可证。
根据“双减”部署,我市全面加强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积极谋划、稳妥推进、分步实施。据介绍,我市严格执行不再审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规定。自今年8月起,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民政、消防、公安等部门,先后开展了13次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检查,有效净化了校外培训环境。截至目前,正在营业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有52家,相比于专项治理之前压减了139家,压减率为72.77%。
“营转非”“学转非”工作是“双减”工作重要内容,我市于上月起全面启动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学转非”工作。截至发稿日,全市正在办理或已经办理“营转非”手续的培训机构共有18家,已办理“学转非”培训机构有66家。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进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控。
邦德教育是市区较大型的连锁培训机构之一。“双减”政策对机构的影响与冲击不能说不大,但该机构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及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主动转型,寻求出路。机构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机构已办理“营转非”手续,学科类培训部分将定位为普惠性服务,同时其教研团队正在研发、打造人工智能类课程体系(非学科类)并已初具雏形,待进一步完善后推出市场。
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数量较多的源城区,扎实推进规范治理校外培训相关工作,确保学生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于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市教育局表示,接下来的“双减”工作,重点是会同省、市发改部门,尽快出台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采用核心工作时间和前后两头弹性工作时间相结合的方式,减轻教师负担;加强“减负”不减质量的分析、研究;加强对治理校外培训的政策宣传;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工作。
■组稿:本报记者 邹茹玉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