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郭会桥 萧灏
通讯员 周全
“武汉外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精致教学,采用导师制,注重因材施教和启发引导,强化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倡导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武汉外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外语特色、文理并重、国际合作”的办学策略,致力于培养国际型、复合型的创新预备人才。“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从中考—个门进,经过三年的学习,可以从‘保送’‘高考’‘进国外高校’名校三个门出。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的尊重。”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绩骄人
4月24日,北大湖北省招生组一行5人专程来到武汉外校,举行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授牌仪式。北京大学于2020年11月启动“博雅人才共育基地”项目,项目以基础学科为立足点,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衔接解决方案:因材施教、倡导合作,武汉外校培育国际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领域提供优秀后备军。目前,武汉外校已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优质生源中学”。
去年高考,武汉外校190人参加,其中文科最高分为653分,为武汉市第二名,文科全省前十名,该校有4人;理科最高分则为686分。全校共2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从2009年起,武汉外校开始加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成立超常教育中心,在师资和课程上予以倾斜。这种培养模式独特,不存在专项训练影响其他学科的情况,学生所有课程照开照学。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在某学科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鼓励其参加竞赛,正常参加高考。
近3年,武汉外校在高中生五大联赛里有超100人次获省赛一等奖,17人次进入湖北省代表队武汉英语培训,4人获数学和物理国家奥赛金牌,1人进入国家集训队,4人获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金牌。2019年,武汉外校学子涂雅欣进入清华大学姚班,2021年,高一学生刘壹入选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近年来,武汉外校聚力架构升学通道“立交桥”,打通国内和国际两条升学通道。学校开办了中澳班,引进了剑桥A-LEVEL国际课程、IB课程、AP课程。去年,学校有80余人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录取。
31个校园社团,倡导个性化发展
已被保送清华的高一学生刘壹说,她非常喜欢武汉外校尊重、包容学生个性的氛围。“刚进校时武汉英语培训,我不擅长公开表达,有次班会时我主动上台演讲,得到了老师的鼓励,这让我有了更多自信。”
从全国约38.5万名高中生中脱颖而出、在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中获奖的蒋昊展也说,他能在大赛中取得佳绩,得益于武汉外校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学校里用英语的机会很多,我曾两次担任学校新年晚会的英语主持人。”
“学生社团是学生发现自我、绽放个性、创造自我价值的舞台。”武汉外校负责人介绍,学校现有31个校级社团,涵盖公益实践、学术科研、艺术、手工和体育竞技五大类别。学校每年有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外语节、运动会、“模拟联合国”等校园活动,这些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多样化的社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完成学业后能迸发别样激情,展现别样风采。”
用英文讲党史,探索红色教育新路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各地都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在武汉外校,则独出心裁地开展了用英文讲党史的活动。
极目新闻记者发现,在武汉外校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高一、高二的学生代表会走上讲台,用英语讲解中国共产党党史。“目前,学生们主要是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为线索,用英语来向其他同学介绍党的历史。”武汉外校负责人说。
“我们不仅仅注重演讲本身,更注重过程中带给学生的改变。”武汉外校负责人表示,学生们在准备演讲过程中,查阅了很多党史资料,在潜移默化中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不断涵养“中国心·世界眼”的品质,“我校不少学生将来会出国深造,未来他们将成为一个个使者,用流利的英语,把现代化中国更好地展示给世界。
今后,武汉外校还会邀请有关专家来学校开展党史方面的讲座,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学校负责人透露,“党史是中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此举能够更好地塑造青少年的‘三观’,引导他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武汉英语培训,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