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不再考英语?
任何解决方法都无法脱离体制本身来谈,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小打小闹”。虽然应试教育模式尚未被改变,但越来越多人已经意识到它的问题,并有代表能够提出建议。
应试教育箱子上的幕布已经被拉开,冰山总能够被融化。
01
两会虽然已经结束,但两会代表的提案依然在公众中持续产生影响。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必修课地位。他说,“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英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英语考试”。
△ 这条提案曾上微博热搜并争议多多
听到这个提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感慨自己为何不晚生十几二十年?
回溯我国的教育历史,80后90后应当是真正受到英语荼毒的滥觞。虽然我国的英语教育历史悠久,但英语真正在基础教育中受到重视,并在高考中获得与语文数学一样的“主科”地位雅思托福补课机构排名,则要从80年代后说起了。
自从英语成为时代的宠儿,它的重要程度就不断上升,学校家长对英语的态度也是不断紧抓。2001年秋季起,教育部规定全国城镇小学从三年级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从娃娃抓起”自此基本成为英语教育的“国策”。
△ 80后学英语离不开李雷韩梅梅的陪伴
△ 90后学英语离不开Bob Jiamin
近些年,随着教育观念的提升,竞争的白热化,无论是出于应试考虑雅思托福补课机构排名,还是出国深造的考虑,英语学习低龄化成为无可避免的趋势。从前些年大中小机构教英语知识,到近两年提出所谓的英语“思维”课程,英语是“鸡娃”道路上一道沉重的指标。
在这种全社会教育焦虑的背景下,重新探讨英语教育的确是非常合适的时机,但是否需要直接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呢?
△ 现在的娃从小就开始读原文绘本
02
儒家讲究“经世致用”“学以致用”,从实用角度来说,毕业后仍能大量使用英语的场景并不多,而语言与数理化技能不同,是一种常用常新,需要不断练习的技能。如果不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也不刻意保持对英语的敏感度,大部分人在进入社会后会逐步遗忘在学校获得的英语知识。
有人说,“与其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个未来用处不大的学科上,不如集中精力,好好学习数理化或者其他用处更大的专业知识”。
如果这种理论成立的话,教育专家恐怕会大加挞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教育只是为了“有用”吗?“读书-高考-进好大学-找好工作-挣钱”这条简单且功利的逻辑链是否就是教育的目标呢?在当下来看,显然不是。
△ 数理化要学好也并不容易
知识与技能仅仅只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功能,而教育更关乎人格的完善、价值观的成熟、看待事物的全面,有的人还会补充独立的思考等,如果仅从实用角度就否认英语教育的必要性,显然是太过浅薄了。
03
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应当继续当前的英语教育呢?
反对将英语踢出“主科”的人们选择从更广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北师大的资深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就非常不赞成高考取消英语科目,他认为在当前国际化、全球化的社会,英语的重要性只增不减。不得不说,掌握英语很大程度上的确是打开全球化思维的钥匙。
可是,让我们再想得实际一点,当前英语教育模式下教出来的年轻人,是否真的能够运用英语呢?关于全球化思维的想法是否过于理想化呢?
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虽然教育工作者有心让语言学习与实践结合,但又有多少学生能真正张口使用英语呢?我们常常自嘲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不仅无法流利使用,哪怕与外国人日常交谈也障碍重重。“My English is poor(我的英语不好)”是中国学生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虽然做得了选择题,填得了完形填空,但中国学生未必能够口语流利,通读外国文献。考试与实用的错位正揭示了应试英语教育的弊端。
所以,我们真正的矛盾并不是英语是否要占主科的地位,也不是英语是不是要被踢出高考雅思托福补课机构排名,而是教育体制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英语地位的争议仅仅只是矛盾的表面现象。
事实上,英语教育若按照当前模式持续下去,只会扩大内卷的强度,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学生花费大量精力为应试而学英语,为1分2分之差而激烈竞争,当考评结束后,学到的知识也就抛诸脑后。
社会上大量现象都在佐证这种模式的弊端。虽然中国学生从三年级起就开始学英语,父母教育程度更高或学习意识更强烈的家庭,甚至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在进行英语教育。
但我们发现,在近10年的学习后,大部分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依然平平,如需赴海外深造,在“裸考”状态下很难在雅思、托福(非英语母语者赴英美等国留学需要参加的英语等级考试)等考试中通关。学生和家庭仍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理论知识:如果不用再和外语考试死磕……,前往机构补习。
英语专业教育者也有话要说。我国各大高校的外国语学院基本都开设了英语专业,沿用类似的教育方法。即大一大二以语法课,精读逐句分析课文语法结构等为主,大三大四相应开设文学与翻译课程。
资深英语教育者认为,基础语法教育应当在中学阶段完成,本科时期应当进一步研究英语世界的文学、文化以及语言学等更深入的内容,然而精读却作为核心课贯串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文学等科目反而成为了辅助课程。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学生在中学阶段语法基础和语言能力并不扎实,进而影响了本科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那么,十几年的英语教育究竟学了些什么呢?
英语明明是与语文数学并列的三门主课之一,但十几年教育达到的水平却如此平平,远不如中国学生在数学上取得的成绩。
而若要论全球化思维,它甚至还没有好莱坞电影和美剧英剧的影响大。喜欢看美剧英剧的中国学生,往往能获得更纯正的口音,更地道的表达,甚至是更真实的文化体验。这远比教科书上冷冰冰地“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中国学生作文范例首句,意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来得更加潜移默化。
△ 美剧《生活大爆炸》
我们当然希望中国学生可以负担更少,学得更轻松愉悦,内驱力强于外部施压,但这绝不仅仅是降低英语教学地位或是索性取消高考英语科目能够解决的。两会委员提出的这一问题虽不能治本,但至少它揭开了盖在应试教育箱子上的幕布,让我们看见更多由它产生的弊端。
我们发现:“一考定终生”可能并不科学;体育美术等对个人素质至关重要的科目占比过小;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理化又可能难度过高;选修课名不符实……当然也包括我们前文说到的,英语教育的众多问题。
也有教育专家提出过部分解决方法,比如应用等级而非分数作为测试标准;参照“美国高考”SET每年进行多次考试,择优选择;尽早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志向,按需学英语;或者索性将英语设置成选修课等。
但任何解决方法都无法脱离体制本身来谈,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小打小闹”。虽然应试教育模式尚未被改变,但越来越多人已经意识到它的问题,并有代表能够提出建议。应试教育箱子上的幕布已经被拉开,冰山总能够被融化。
微小的改变具有巨大的力量,我们期待着拨开云雾的那一天。
注:本文以英语指代外语教育,因我国90%学生高考选择外语科目为英语。
-the end-
本文原载于观复文化旗下公众号 观复导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文:观复泥螺君
监制:观复文化
希望孩子们能学得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