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语学习

出国英语学习:学习英语那么久,你一定不知道这些故事!

01:47

英语是一门外语语言学科,语言归根究底是一种工具,学习英语不只是为掌握这门语言,更是为了了解西方的文化。同时,英语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是中国与世界更好接轨的必要工具之一。

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显性行为是听、说、读、看、写,其中听、读、看是信息的输入途径;说、写是信息的输出途径。学习英语的核心就在于说和写。这表现在常见的语境中,能够较为熟练地综合性运用已有英语语言知识,理解多种语篇传递的要义和具体信息,推断他人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提炼主题意义;能够有效地陈述事实,传递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态度,体现自己的意图和价值取向;能够在常见的人际交往中,建构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如何高效地提升这些表现能力,只需要从输入、输出两端抓起就可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学习英语的核心就在于说和写,其中说的情景并无任何局限,不限时间地点人物,只要肯张口就可以锻炼,并且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但对于写,中国英语学习者明显的存在短板,写了给谁看?如何知道写的水平?让老师进行点评是唯一的办法。

在中国的教学中,老师教学都是“一带多”,甚至“一带很多”,如果人人需要从写这一表现入手,老师能否有足够时间去教学,去点评?不跑偏,留着下次分享。回归正题一起了解一下“英语在中国发展简史”:

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碰撞——高潮——转变(此阶段另做一文诉述)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英国人朝见“天朝”

中国的闭关锁国让英国这个“蛮夷之邦”吃了“天朝”大大的闭门羹,随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用枪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英语也开始随之涌入中国。

火烧圆明园

中国人开始学英语。

近代最早可以追溯到雍正年间,那时四译馆中分出了“西洋馆”,西洋馆的日常学习以《华夷译语》为教材,这本书是近代早期外文译汉文的官方辞书,里面词句的外文都是用汉文注音的,比如说,“Don’tansweratrandom”注音为“洞脱出国英语学习,唵五史为,阿脱,而蓝道姆”;1842年8月29日,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签下令国人饱受屈辱的《南京条约》,正式打开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洋泾浜英语课本悄然出现,上海大街小巷的商人用着从《鬼话》(Devil’s Talk)上搬来“today 注为土地,man注为曼”的蹩脚英语和外国人讨价还价。

《鬼话》

1860年甲午战败后国内开始了洋务运动,“天朝”上下开始承认技不如人,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恭亲王奕欣从外国弄到了大量机器,却没有懂洋文的技术人员,为了解决这问题,容闳提出“留学教育计划”,曾国藩与李鸿章一听,联合上奏清廷“由政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该计划得到清廷批准,并在上海成立了总理幼童出洋肄业局。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开始了戊戌变法(维新变法)。光绪皇帝对于学习英语有极大的热情,每日清晨天还没亮就开始上课,他的阅读和写作学得相当不错,但英语口语不行。这位思想超前出国英语学习出国英语学习:学习英语那么久,你一定不知道这些故事!,极具救国护国想法的皇帝,亲身示范带动了当时皇宫内学习英语的热潮出国英语学习,宫女、官吏也是纷纷效仿,慈禧太后最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末代皇帝傅仪,他是历代皇帝中英语学得最好的,他刚开始以《英文法程》为教材,学习简单的英语日常对话和和英语单词,之后开始读《爱丽丝漫游记》、《伊索寓言》等名著小说,傅仪的老师还会把古文、日常英语、成语、传说等译成英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有了这些基础,傅仪的英文水平进步飞快,最后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语游走在中国教育的边缘。直到1902年,清政府将总理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名,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以英语为主。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由此开启了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

改革开放后,中国恢复了中小学英语课程,课程更加的具体、系统、规范。英语列入了高考科目,从此,英语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商场酒店等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英语能力,要会简单英语会话来迎接外宾。

工人学习英语

1978年8月28日至9月10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会议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迫切需要加强外语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外语人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教育部组织召开的专门研究我国外语教育的会议,我国开始了外语教育改革。

1981年5月,中美代表团在华盛顿签署了“托福入华”协议。同年12月11日,托福在中国的首次考试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同时举行。托福考试进入中国后,为国人打开了通往国际教育的大门。

从1982年1月开始,每到晚6点20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中的院落里就响彻着地道伦敦口音的英语对话,那是人们跟着电视里播放的英语教学片《跟我学》(Follow Me)在学英语。这让中国人体会到了一种颠覆以往的英语学习方式,为国内的学英语热添了一把火。

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的热映,“出国热”也在这时兴起,让无数青年多了一条实现梦想的途径。他们都希望“出国镀金”,而出国的第一关便是通过国外的托福、雅思、GRE等英语考试。出国热、考研热、四六级考试不断升温,从上世纪90年代起,英语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超然脱俗,英语培训更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迅速扩张。

《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批改网

出国英语学习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