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创新不能毕业 武汉一高校设学分“逼”学生创新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首次“创新学分”评审结束,该校大二200多名学生获不同档次的创新学分。
去年秋季,该校出台的《学籍管理规定》明确,“学生修满2个创新学分方可毕业”,并从该校2009级学生开始施行。
记者了解到,创新学分评审分为理工类、文科类、艺术类等3个类别,分别由相应的评审委员会从成果的创新性和价值两个方面,按照百分制打分后学分英语,再折算相应的创新学分。
商学院学生王瑞撰写的有关武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面的一篇论文,经评审打分后获得2个创新学分;信息工程学院一学生的成果因获得国家专利,直接获得10个创新学分。
文法学院小陈的“银杏梨嫁接”成果得分只有55分,不能获得创新学分。
申报创新成果的279名学生(含团队)中,有超过20%的成果因价值不大被淘汰,他们需重新申报。
这次进入评审环节的学生不到大二学生总数的10%。按规定学分英语,创新学分每年评审1次。考虑到创新学分与毕业挂钩,部分学生感到了压力。
据悉,该校已把“学生修满2个创新学分方可毕业”的规定作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宣讲的重点之一,并作为新生入学考试的考题。不少学生表示,对这一硬性规定知情。
校方称,设置创新学分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学生的实物、设计、创意、创作、论文、报告等成果学分英语,都可申报创新学分。
据悉,在本月召开的“2010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学分英语:高校设立创新学分 学生不修满不能毕业,专家提供的数据称,85%的教师不能容忍“奇思怪想”。另一项统计则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
对此,武汉大学教科院教授胥青山认为,高校设置创新学分有其积极意义;教育不能一方面培养学生,一方面又扼杀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做保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