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至28日,由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主办,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协办的“第17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暨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论坛”在我校顺利举办。
两年一次的“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是国内唯一由期刊编辑部主办、以期刊命名的一线综合性国际语言学学术会议。本次大会期间,同时举办了“论元结构和事件结构论坛”和 “手语语言学论坛”,大会主旨发言人及论坛特邀报告人共计14人,分别来自美国、法国、匈牙利、塞浦路斯、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知名学府和语言学研究机构。研讨会及论坛共开设21场分组会议,吸引了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160名学者参加并做报告。大会期间还开展了第二届《当代语言学》“青年语言学家奖”的评选工作。
26日上午,大会在7号楼报告厅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京廉教授主持。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致开幕词,她分享了自己对语言学学科的理解,充分肯定了召开本次国际研讨会的意义,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协办此次论坛的同行单位表示诚挚敬意,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主办方《当代语言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胡建华研究员回顾了《当代语言学》杂志和“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的发展历程,强调时值《当代语言学》更名20周年之际,举办本届国际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协办方代表、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主任潘海华教授致辞,他表示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为语言学各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的平台,很高兴协办本次会议,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为期两天半的研讨会共邀请主旨发言人10人,包括来自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的荣休教授Alain Rouveret,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张洪明教授,塞浦路斯大学Kleanthes K. Grohmann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顾曰国研究员,深圳大学/深圳神经科学研究院谭力海教授英语语言学论文,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刘凤樨教授,匈牙利科学院Marcel den Dikken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潘海华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袁毓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沈家煊研究员。主旨发言立足语言本身,放眼理论前沿,既有对理论本身的开拓发展,又有跳出理论之外的深刻反思,包含语言学内部多个分支领域,同时广泛涉及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大会在主旨报告之外开设分组会议17场,以个人报告加提问讨论的形式,介绍并探讨国内外语言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及个人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的语言不仅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语及方言,还包括多种外语,内容涵盖句法、语义、句法—语义、语音/音系、语法学、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会话分析等多个分支领域。
27日同期举办的“论元结构和事件结构论坛”特别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李行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潘海华教授,台湾清华大学蔡维天教授,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Eva Aliz Kardos博士进行报告,此外还有四位学者在两场分组会议上报告了关于汉语特殊结构的重新分析,以及关于特定结构的跨语言思考。
手语论坛开设于第十六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此次大会期间同期举办的第二届手语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的协助下,邀请到美国普渡大学的Elena Benedicto教授英语语言学论文,她详细介绍了运动谓词的跨语言复杂性,通过手语语料透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7日上下午分别开设两场分组会议,共有18位学者报告关于手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内容涵盖音系学、句法学、语言习得、语言评估和语言政策规划等不同研究领域。论坛还为聋人发言人及与会代表安排了手语—口语同步传译服务(包括中国手语、香港手语、普通话和英语),不失为中国手语语言学界的一次盛会,为手语语言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8日上午,大会所有议程结束,与会专家学者共聚7号楼报告厅,庆祝大会圆满落幕,闭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晖主持。《当代语言学》“青年语言学家”奖评审委员会秘书长王伟副研究员宣布评选结果,本届“当代青奖”空缺英语语言学论文,评审委员会向《当代语言学》推荐两篇优秀论文,建议经进一步评审、修改后发表。李京廉教授致辞,他表示正是所有与会专家学者的分享交流、辛劳付出使得此次大会如此精彩纷呈英语语言学论文:北理工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第17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暨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于大家对会议承办方的肯定表示衷心感谢,对投入会议组织和服务工作的外国语学院同事和志愿者同学表示慰问,并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来北理工外国语学院指导工作。《当代语言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胡建华研究员作总结陈词,他对于本次大会的交流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对于会议承办方和协办方的出色工作再次表示感谢,并期待两年后与广大专家学者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