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语学习

任正非:华为三年完成13000多台设备的替代开发(长对话)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玉清深圳报道

近日,在华为“问题揭秘榜”星火奖颁奖典礼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谈到了公司的现状和自主研发的进展。

首先,任正非直言:“华为还处于困难时期,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并没有停下脚步。2022年,我们的研发支出将达到238亿美元。几年后,随着我们“利润增加,我们将继续探索前沿。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

面对外部制裁,他表示,三年内,华为完成了13000多个元器件的换代开发和4000多块电路板的重复开发……“我们的电路板到现在都没有稳定下来,因为我们有国产零件可用。”

与此同时,华为也在攻克软件难题。 “今年4月,我们MetaERP宣誓,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和语言……做我们自己的管理系统MetaERP软件,”任正非说,“MetaERP经历了全球各个部门很多设计工具也在华为云上对外发布,逐渐克服了断供的尴尬。

这背后是华为深厚的研发体系。 任正非说,华为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准备基础理论,投入了数千亿,培养了一批研究基础理论的科学家和有技术诀窍的专家。 他们一直在攀登科学的“喜马拉雅山”。 华为被打压时,这些科学家被请到“山脚下”“放羊”、“种地”……用“手术刀”参加“杀猪”的战斗。

此外,华为也在加大与国内高校的合作。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与高校的合作,是在一定的技术边界内探索人类的未来。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华为将不断扩大对外合作的“代言人嘴巴”。

比如“问题揭秘”星火奖,就是连接高校的重要纽带。 2021年11月以来,华为陆续向全社会发布行业挑战和问题,众多高校教师也参与了挑战。 对于为华为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教师和专家,华为授予他们星火奖。

创新的基石是人才。 华为近年来还提出“世界一流的问题造就世界一流的人才”,通过奖励等多种渠道招揽顶尖人才。 在今年的Spark Awards颁奖典礼上,任正非还与获奖者和做专题的专家进行了座谈,就ChatGPT、科技、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以下是座谈会对话的核心内容:

1. 问:我今年刚入校做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ChatGPT相关。 在国外,这些研究都是由相对年轻的人做的,但在中国就不一样了。 很多资源基本上都掌握在水平比较高的教授或者工程师手里,比如机器和学生,但是他们对新技术的理解和跟进可能还不够。 年轻人有好点子,但没有机器,招不到更好的学生。 有能力的人没有资源,有资源的人没有能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任总有什么建议和指导?

任正非:我知道香港中文大学的EDA做的很好,其他领域应该也很好; 香港城市大学的半导体技术教学很好; 香港大学的理论很好;…

首先,科学家的类型可以不同,有的是架构科学家,有的是解释型科学家,有的是突破型科学家,有的是工匠型科学家……年长的科学家生活阅历丰富,对系统架构有清晰的认识; 他们向年轻人讲解架构模型,年轻人有奇思妙想很容易突破,这个架构的缺陷也很容易修复; 有些人实践深入,在工程实现中积累了丰富的Know-How经验,善于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我们也被称为工匠科学家。 最有创意的是年轻人,但最有架构能力的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和老教授,他们对整个架构的理解非常清晰。 因此,只有把老中青结合起来,国家才能渡过重大难关。

在我看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做的非常好。 五位院士给新生讲课,最正确。 一年级的孩子最聪明,但他们不知道爬“二楼”是什么感觉,所以教授就告诉他什么是“二楼”、“三楼”、“四楼”。 。 是。 获得博士学位不需要八年时间。 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二楼”的样子。 深圳前段时间的改革很好。 博士生担任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 这说明国家在进步。 激发他小时候的未来理想。 不要在他快老的时候告诉他,否则他会错过创造发明的最佳时代。 因为最有创意的思维是在童年,想象中的空间、想象中的人、想象中的人际关系都超乎我们的想象。 为什么这个时候他们要走的一致,为什么就不能允许他们有一点不一致呢? 中国的未来需要百花齐放。

第二,未来AI大模型会出现动荡,不仅仅是微软。 人工智能软件平台企业对人类社会的直接贡献可能不到2%,98%是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推动。 人工智能服务的普及需要5G连接。 德国之所以如此支持华为的5G,是想推动德国工业人工智能的进步。 德国很多工厂都实现了无人化生产; 中国湘钢从炼钢到轧钢全线实现无人化; 天津港的货物装卸也实现了无人化。 输入代码后,集装箱会自动从船上移走,然后用汽车运走; 山西煤矿井下采用5G+人工智能后,人员减少60-70%。 穿西装在地面控制室工作。 ….这些都是被大规模使用过的例子,在这些过程中,最终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

大家要重视应用,尤其是工农业社会的应用。 模型的应用有时比模型本身更有前途。 但是,除了作为AI底层算力平台,应用平台不是我们公司的选择。 我们公司不知道别的,所以我们要着眼于这方面,努力打造一个满足社会需求的算力平台。 底层平台对我开放是徐直军的想法。 在2%的平台贡献中,我们可以拿走一小部分。 ChatGPT 给我们带来的机会是什么? 会扩大计算量,扩大管道流量,这样我们的产品才会有市场需求。

2、问:刚才任总提到您年轻时不读书,但是您创立了华为,创造了奇迹。 您的个人领导和个人英雄主义是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任正非:我说的是1960年代。 在那个时代,缺乏技术书籍。 今天没有那么多书,有互联网。 年轻人应该珍惜这个机会。 什么时代! 在互联网上,思想的碰撞是全球化的,碰撞出的火花也走在时代的前沿。 推动着一个庞大的群体去创造世界,世界进步的速度也因此而加快。 应该是所有人的力量。

在连接领域,我们应该是世界领先的。 这是靠20万人,再加上20万外包人员,再加上全世界理论工作者吸收的能量来实现的。 例如,5G的理论是由土耳其Arikan教授写的一篇数学论文引发的。 在计算领域,我们也想赶上美国,我们有机会之窗。 抓住机遇之窗,还是要靠集体的力量来推进集群计算。 我们公司称之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主要是集体智慧相互挤压冲击。 你的思想点燃他的火花,他的火花点燃熊熊烈火。 例如,香港大学校长张翔提到了普通玻璃辐射冷却的科学研究。 阳光照在外表面,内表面散发着冷气。 这项技术能应用到我们机器的外壳上,岂不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所以,个人的发明创造必须要有集体的平台,才能把星星之火变成熊熊烈火。 如何联合这个平台? 每个人都会专心抬“花轿”。

3. 问:华为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后,在公司层面是如何推广和部署的? 另外,这么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加入华为,华为在数学能力逐步提升后,是否会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界的合作?

任正非:拿破仑以数学立国的方法推动了法国数学的进步; 叶卡捷琳娜介绍了西方的哲学和绘画……其实也促进了俄罗斯的进步。 物理是数学,土木是数学,力学是数学……数学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地方的问题,涉及面很广。 例如,土木工程专家通过对土木建筑的理解来解决土木建筑的算法问题。

为什么我们公司重视数学? 什么是无线电,什么是通信? 电磁波不就是一个方程吗? 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十年后成为5G的熊熊大火; 科学家 Peter Ufimtsev 在 1960 年代初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钻石刻面可以散射无线电波。 50年代,中科院吴中华教授的三元流理论应用了喷气发动机的等熵截面计算方法,为今天的航空发动机工业奠定了基础。 …. 在信息社会的未来,数学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人工智能就是数学,算法问题就是数学问题。 如何用算法把一些物理量固化成模型? 此模型适合所有人使用。 使用模型的人不必了解它,只需要知道如何使用它。 当然物理、化学、神经生物学、工程学、电子学……也很重要。

在盛世市建设系统仿真实验室。 圣大的数学在世界上是非常厉害的。 无线、网络、计算、数字能源、供给、制造、材料……你可以在这里做模拟实验; 我们在贵安建立了一个镜像实验室。 在做大型模型实验时,可以在贵安搭建一模一样的完整场景,不用到客户的实际场景上去试。 邀请老师来我们这里做研究和实验。 你可以把结果拿走,我们会从你发表的论文中学习。

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在公司克服困难之后,在一定的技术边界内,对高校的支持会更大一些,也会为改善大家的学术环境做出一点贡献。 但是和国家比起来,我们的钱毕竟少了很多。

4、提问:我们有一个指导思想:研究实际问题,真正研究问题,真正解决问题。 公告之后,我们跟华为推进了一个合作项目,会涉及到开放性和一些制度性的问题。 比如我们的研究计划在华为的产品线会如何落地,如何跟进? 出题人也能有动力吗? 这鼓励每个人都愿意与我们分享事物并与我们合作解决问题。

任正非:不能太小气。 榜单公布后,对教师给予相应的奖金和表彰,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

我们的学习平台分为几个部分:一个是“黄大年叉丝屋”,这里所有的理论(包括我们自己的)都是完全开放的,因为我们认为华为的整合能力应该比其他公司强; Net”,也就是Know-How,是技术,目前还没有对社会开放;第三,技术上开放的部分发布给“黄大年查斯乌”。老师的研究成果是理论,不一定很快会有用的。关于后续的问题,你没有认识的人吗?他们会给你透露信息,到时候如果你有兴趣欢迎你参与。

我们需要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全面发展的人对我们公司影响不大。 比如“星火奖”是解决问题的,你也可能是“歪瓜裂枣”,除了解决这个问题,其他的了解不多。 全面发展是为了培养领导者。 说到博士学位。 不应该全面发展,任何一点突破就够了。 我们应该改变博士的评价体系。 如果能够改变,对于下一代的孩子来说,将具有很大的价值。

5. 问:我最近注意到一位“天才少年”离开公司两年,开始做机器人业务; 我有个朋友毕业于苏黎世大学,情况类似。 他也算是这个领域的顶级选手,也有作品。 两年后离开。 ChatGPT、电动车、大疆无人机……很多颠覆性的创新都是这类初创公司做出来的。 第一个问题,任总如何看待年轻人创新创业与晚年的区别? 第二个问题,除了薪酬之外,我们公司能不能在制度上给年轻人一些资源鼓励,鼓励大家突破、创新、敢于挑战?

任正非:第一,你进入我们公司后,“天才少年”的称号将不再使用。 “天才少年”的定位主要是用来确定入职级别和薪资的。 在三亚坡所有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到处都贴着话题。 大家要积极回复帖子。 有些人会看这篇文章,有些人会来找你喝咖啡。 你要认真沟通,不同意或同意都行。 他们在选人,这些专家有权力当场给你打分,分配工作,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很厉害的专家。 如果他认为你可以培养,那么等级就会定得很高。 为什么一定要从最底层做起? 他也可以把你拉进他的项目组,你直接进大项目组。 大项目团队不代表规模大,而是代表项目团队高端。

我们强调“不拘一格选才”,结合老中青,在开放的环境中滚滚前行。 年轻人最具突破能力的是25-35岁; 有经验的人有能力去结构,结构和突破同样重要。 科技也有成败问题。 失败并不气馁,失败也是对你的一次实战锻炼。

二是不能垄断人才。 员工如果想出去创业或者去其他企业,对国家有用,可以发挥他们的才能,发挥他们的价值。 以前有一部电影叫《黎明前死去的中心》。 我们垄断了人才,没用也留着,浪费他的青春,给他发工资。 我们也在反思人才机制。 比如有的人进入公司后,没有把自己最擅长的发挥好。 发挥不了作用,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人才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人才。 比如我们强调专家的垂直循环机制。 专家不能在一个岗位上久留,要到一线去流转。 “石头”一翻,压力下的“小草”就长高了,大家看在眼里,才不会把年轻人埋在“石头”底下。 专家垂直循环的目的是让他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垂直循环不一定会减薪。 工作组没有级别,他可以高于行政部门。 他可以是“中将”、“校官”、“少将”、“上将”……,一直循环下去,直到有合适的职位空缺为止。 当然,不合适的人也面临淘汰。 没有理论的实践,只有经过几十次盲目的摸索才能体会; 没有实践,就没有对理论的深刻理解。

6. 问:世界正逐渐进入数据时代。 算法、算力和数据是数据时代的三大支柱。 在算法和算力上,高校有解决方案,但是高校很难收集到数据,很多数据其实都是各个公司提供的。 但有些数据可能涉及一些隐私问题,企业很难提供,所以相关算法的进展非常缓慢。 任总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任正非:我们公司有一个项目,希望用一个操作系统实现千万级服务器,都是年轻人,我让他们“胡说八道”,反正我们现在做不到千万级服务器。 现在几十万个操作系统都可以实现。

我们公司的算法是解决算力的算法,我们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大流量过程中如何用算法降低消耗,只做“黑土地”基础平台。 原则上我们不做算法来解决客户的应用,只有客户才能理解为业务服务的算法部分。 数据是别人的,我们最多可以借用。

以后我们也可能会向谷歌学习,做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研究。 它不一定与华为的业务有关。 其实就是为人类社会多做一点贡献。 当然,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钱。 当净利润足够的时候,我们的科学前沿就会被推得更远,从星火到宇宙。

7. 问:在应用数学的一些领域,从华为的角度来看,有哪些问题是可以做中长期规划的?

任正非:我觉得数学和工业的结合应该是一些具体的应用研究机构的任务。 如江苏大学镇江农机学院与郑州合作生产液压拖拉机。 为什么高校不能有自己的特色呢? 不是某方面名校吗? 大马力液压拖拉机目前只有美国才有,一天耕种近万亩土地,威力很大。 我国制造的拖拉机马力小火花思维学生端,不是已经可以了吗?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一定要一模一样?

中科院负责的是发现,可以探索一些发散的、“无聊”的东西,允许“胡说八道”。 这就是人类的先驱。 但将你的发现转化为工程产品或设备并不是你擅长的,需要更广泛的合作。 只有你的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无用”才能“有用”。

8、问:您刚才说科学是在做“无聊”的事情,我非常同意。 还有一种说法,比如说,100年前爱因斯坦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就可以提出相对论,但是现代科学可能需要大型仪器和大型科学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年轻的科学家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可能很难取得一些突出的进展。 基础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难以提前规划。 任总,您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平衡?

任正非:科学是由好奇心驱动的。 有些理论和论文发表火花思维学生端,可能要一两百年才能发挥作用。 爱因斯坦年轻时就有了伟大的发现。 人们不理解他。 他很孤独。 他到处找人喝咖啡,每个人都在谈论自己的事情。 人生那么长,又有多少人有兴趣和他一起喝咖啡呢? 我以为会有人每天陪他喝咖啡。 伟大和孤独是同义词。 例如,孟德尔从1856年到1863年进行了八年的豌豆杂交实验,他将研究成果汇编成论文《植物杂交实验》发表。 他发现了遗传基因,但未能引起当时学术界的重视。 孟德尔的思想和实验太超前了。 一百年后,人们才意识到遗传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价值。

我们仍然需要将科学和技术分开。 如果我们谈论做事的目的,那么目的就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科学是你的爱好,你会不惜一切代价弄清楚它。 因此,大多数科学家看起来都是“疯子”,很少有科学家能在人类社会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 例如,麦克斯韦并不知道他的方程对人类社会如此重要,而现在的无线世界正是基于他的电磁场理论; 法拉第并不知道现在的电气化社会源于他的线圈架实验; 几何理论演变成微积分的萌芽……。

科学家也是“苦行僧”。 科学家挺进科学前沿的过程与传教士挺进非洲的过程是一样的。 那些去非洲的传教士非常悲惨。 数百年前,他们只能乘坐一艘小木船从欧洲前往非洲。 如果 100 人中只有 1 人幸免于难就好了。 而从大海到荒地、原始森林,又有多少人能活下来。 难不成他这辈子可以倒转,回到英国探亲? 回不去,执着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 没有他们的虔诚,非洲现在发展不起来,语言听不懂,怎么发展? 因为他们传播语言,非洲的语言环境好,有发展的基础。

9. 问:大学的一些研究和我们公司的一些研发是否需要进一步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问题? 很想听听您对此的建议。

任正非:大学的研究与我们公司的研发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大学要承担大学的任务,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我们与高校合作。 我们公司只是投入一点东西,通过高校的力量释放出来,充分发挥高校学者的作用。 比如高校喜欢“面条”,我们放一些“味精”。

二是找出一些优秀的学生,这是我们的种子。 如果生活实在困难,可以暑假来我们公司实习,这样他也可以有钱交学费。 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例如,我们的竞赛组织是在全世界开展的,而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大学。 我们需要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来解决我们的一些问题。

10. 问:我有三个感受:第一,我们跟华为做项目很累,因为我们做国家项目一般一年做一次年报,和其他公司合作每个季度做一个季报。 跟华为合作叫周报。 我们华为的同事都迫不及待地叫我日报了。 第二,这个项目是实实在在的。 第三,华为的数据保护真的很严。 我建议,可不可以给华为设置一些专门的数据发布点? 我们来做一些分析任正非:华为三年完成13000多台设备的替代开发(长对话),你做一些物理控制; 也可以对一些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去掉华为的核心技术。

任正非:我不明白华为的“农民”是怎么过日子的,还要不要敲响“警钟”。 我们说“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2012年实验室有一段时间,有人回来报销,他要写一篇报告,说说自己的心得和收获。 喝咖啡可以找到灵感。 看看这些首席官员是多么天真。 他以为他要和“上帝”一起喝咖啡吗? 这些从没喝过“咖啡”的首长们怎么管你们这些教授?

第一,今后我们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要每隔几年上报一次。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写报告上,不管你向谁报告科学研究,只能是你自己,因为科学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前沿。 我们已经拨款了,你可以去研究,研究之后可以公开。 你可以发表论文和写书。 我们员工的名字就不用带了,毕竟他们已经拿到了高薪。 只要我们看了你的thesis,就开始消化,消化了之后,我们就传下去,做产品,赚钱。 我们为什么要和你争名利?

其次,在数据方面,我是开放的。 “黄大年叉丝屋”网络与我公司网络相连。 我们可以通过就近的茶寺屋访问华为云上的数据,与高校进行联合研究和合作。 当您需要这些数据来丰富您的成果时,您可以申请,我们会开放供您下载。 我认为向您开放对国家也有好处。 你拿数据给别人用,也促进了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这就是“科学无国界”的意思。

11、提问:今天我以提问者的身份参与活动。 作为出题人,他不仅要承担难题的浓缩发布,还要与外部老师、内部员工进行交流。 工作其实挺重的。 作为问题的作者,他不是公告的获胜者,所以会议没有送花。 在我看来,也应该给提问者一些激励。

任正非:我面前的这束花,现在是给你的。 一个人想出一个问题真的很难。 有一天你出不出一道题,你的才华就用尽了。 那时,我真的很想送花给你,鼓励你。

我们科学家的成长之路:一是垂直向上,为科学理想攀登“喜马拉雅山”,工资少了点,但收入还是要过得去; 另一种是拿着“手术刀”参加“杀猪”活动,用你所学的技能帮助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产生商业价值,并可能通过价值评估赚到更多的钱。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钱少了,就带着你的理论知识去参加“杀猪”的战斗吧。 收入的多少与“杀猪”产生的价值有关。 “杀猪”之后,是否可以再选择“爬山”? 是的,这就是全能科学家。

12. 问:和产品线的同事交流,发现通过业务建模和计算模拟,可以发现问题并改进,让我们的产品做到极致的品质,极简的架构,一些不太高级的流程可以使用实现一些高级系统。 请问任总,计算行业系统仿真建模的前沿研究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

任正非:首先要感谢朱广平。 朱广平原为公司研究员,现已退休。 当时他提出“我们要成为世界上第五台计算机”。 我们都笑话他火花思维学生端,认为这是“胡说八道”。 我们如何才能在计算产品中崛起? 正如你所做的那样,你已经提出要成为世界第二。 看来你最近不太甘心当世界第二?

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国的高铁、高速公路、供电系统、电信系统……基础设施都修到了无人区。 如果没有国家力量不计成本地去做这些事情,农民就无法脱贫。 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中国提出“从东向西数”的概念,但美国做不到,因为美国经济是私有制。 为什么美国电网的稳定性跟不上中国电网? 中国电网的规律是科学布局,无论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还是无人居住的地区都要科学布局; 而美国公司只会在能赚钱的地方布局。 尤其是我国高压直流输电领先世界,需要上千台设备配套研究,离不开国家规划的统筹。 同时起步的苏联,也因为解体而没能成行。 美国有60多个电网,无法协调,无法实施。 中压直流驱动,无变压器,将节省多少空间。

挪威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20多年前,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万美元以上。 但是,这个国家的人口太分散了,没有人在农村建设通信基础设施。 有些地方没有电视,电话也很难打通。 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将使中国的算力崛起成为可能。

当然,我们还不能成为第一。 美国还是强,因为先进的芯片制造在中国还是有难度的。 我们用其他方法来弥补芯片的落后。 Our construction of a large-scale cloud-based system simulation laboratory in Shengshi is to build our advanced "digital wind tunnel" to speed up the iterative spee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rough system modeling, analysis, simulation, ver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There are many excellent mathematicians and physicists in the local area, and you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m.

13. Question: There are different research departments within the company, such as the 2012 laboratory, the product line research department, including various R&D teams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 delivery department. May I ask Mr. Ren, how can we achieve better intern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technical competition, and extern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Ren Zhengfei: It is too difficult to divide labor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Isn't that a planned economy? If it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that there is duplication of resources. The market economy allows repeated research and waste, which is to allow everyone to have a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In the research of multiple modules, the small module may eat up the big module in the competition, so we will recognize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small module and let him integrate resources. The tenure system for cadres, the rotation system for experts, and the learning platform for everyone to discuss…the "walls" of departments have been gradually dismantled. Now we are open to discuss, speculate in the discussion, learn in the speculative, watching the content of everyone's discussion is also learning.

14. Question: The school's student evaluation orientation is different from our company's evaluation orientation. For example, I was doing pur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mechanics at school. After a Ph.D. like us came to the company, most of them have an adaptation process. Some people may adapt for a short time, some may adapt for a long time, and some do not adapt. Come and leave.

Ren Zhengfei: We do not participate in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t is too complicated. I once praised Hengshui High School. If you can't chang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you can change the way of winning to adapt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Hengshui High School has the winning method of Hengshui High School, and Shenzhen Middle School also has the method of Shenzhen Middle School, and the mainland cannot be demanded by the educational model of Shenzhen. We all agree with various educational models.

Our company has a selection system for employees, not a training system. When students choose whether to come to Huawei, they must consider whether the job is suitable for your hobbies. Don't come if it's not suitable, you're wasting your youth. We cannot design fate for our students. When you enter Huawei, you must consider adaptability. You should not only look at the high salary, but also whether the position offered to you matches your interests and hobbies, and whether you are willing to contribute here. Huawei cannot accommodate people in the world, and it is impossible for people in the world to adapt.

The company has only one general ideal, and employees cannot ask the company to realize your ideal. You must adapt to this general ideal, participate in the main force and play your role. Our main channel will not change. Your cooperation with universities will be wider, narrower when it comes to the 2012 laboratory, and narrower when it comes to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re must be long-term and clear indicators.

15. Question: Computers are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now, and there is a new concept every two or three years. We studied this direction a month ago, and a new direction may emerge two or three months later, and our research will become outdated. May I ask Mr. Ren, how do we keep up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Second, does Mr. Ren have any good suggestions 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tudent gui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n Zhengfei: The iteration speed of computers is much faster than the iteration speed of communication. It is not an iteration every two or three years, but two or three months. You must feel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world. If you can't visit foreign websites, you can experience it on the "Huang Danian Chasiwu" technology website. Our employees read papers outside, and they post the content they think is useful; if copyright issues are involved, the index will be taken down, and you can find a way to read it yourself. The speed of world change will be faster and faster, and the future world will be terrifying. Yuval Harari said at the Davos Forum that in the future people will be slaves to machines. The conference asked me questions, and I couldn't answer them. I was relatively ignorant about social issues, so I said that when a person dies, the soul disappears. What I talked about was the simulation of the soul. The actual digital soul will not be absent, it is inherited, and AI is subverting our past cognition. Therefore, the changes in human society are unimaginable. If you want to perceive this change, you must read more literature.

I often tell our senior experts, can we do less work and read more literature? If we don't even know the direction, how can we go the right way? If you read the literature and say a few words while drinking coffee, it may inspire the people below. When I was young, 69-year-old American George Heilmeyer invented liquid crystals, and people described the future as a wall full of images. We hadn't even seen a TV at that time, so how could we understand the future? Think about how powerful this scientific prediction is! Even the LCD walls are gone now.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