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
(原标题)
10月17日晚,一条微博热搜让不少网友兴奋不已,看完后纷纷进入创作模式……
是的!又一条中式英语词条进入牛津英语词典
Chinglish add oil(加油)进入世界最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OED),这是真的!
据环球网报道,台湾东吴大学英语系副教授曾泰源日前披露了这一发现。
台湾媒体10月14日全文刊登了曾泰源的文章,香港01新闻也在10月16日进行了报道。曾泰源全文如下:
《牛津英语词典》近期每三个月更新一次,发布了一批新词新义,共计1400多个,其中就包括add oil,直译自中文“加油”。
OED解释说,这个add oil源自香港英语,主要是香港英语(原本主要是香港英语)牛津字典英语,用来表示鼓励、鼓励或支持(表达鼓励、煽动或支持),相当于英语“继续!” 或“加油!”。
OED追根溯源说,add oil这句话是从中文“加油”直译过来的。 粤语读作“ga yau”,相当于普通话的“jiayou”,并对汉字进行了解释。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在台大外语系读书时的一件往事。 当时我不懂英文“加油”,所以和很多人一样,我把它逐字翻译成add oil。 我也知道这是中式英语,但我在随意的情况下拿它当笑话,大家都笑了。 是的。 我还向我的同学高一平(后来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知名主持人)询问了翻译的问题。 她曾在美国留学,英语口语非常地道。 她想了想,告诉我,要看情况,但如果是体育比赛的话,“去吧!” 可以,强调的时候可以连续说三遍牛津字典英语,说“Go!Go!Go!”。
后来我逐渐了解到,中文的“加油”一词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确切的英文对等还要看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加油”直译为“add oil”本来是一种搞笑的中式英语,很多英语老师都会批评和纠正。 没想到它越来越受欢迎,连最权威的OED也接受了它,承认了它的合法地位。
OED收到4份文献证据(引文、书面证据,即有出处的例句),最近的一份出现在2016年6月7日,引用媒体为中国日报(“中国日报”)香港版,英国驻港教育学者安德鲁·米切尔(Andrew Mitchell)撰文:
“如果我们真的想成为亚洲国际城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大家加油吧!”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所以,伙计们,加油!)”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英文媒体大量使用“加油”,输入英文的呼声很高牛津字典英语,很多人都在屏息以待。 所以每次OED做季度更新的时候Chinglish addoil入牛津词典收录于牛津词典“Chinglish”盘点,我都会仔细浏览官网的生词榜,看看有没有“加油”。
皇上不负有心人,这一次终于找到了“加油”的踪迹。 然而,有点令人惊讶的是,“加油”并没有作为“jiayou”的音译进入OED,而是直译“add oil”。
Chinglish也将进入权威词典,好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语言在变化,我们似乎都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
快点! 加油!
你知道这些都包括“Chinglish”吗?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想知道词典里到底收录了多少个“中式英语”? 接下来我们看几个有代表性的词。
“饺子”:用薄面团制成的月牙形饺子,通常以切碎的猪肉、白菜、韭菜等为馅,煎、炸、烤或煮。
“红包”:中国传统的红包礼物。
“关系”(guanxi):有影响力的人之间的社交网络和关系系统,促进商业活动和其他交易。
“武侠”:中国小说或电影的一种类型,专门描写中国古代的武士,通常具有超人的武术。
“户口”(hukou):中国政府签发的证明持有人是特定地区合法居民的官方文件。
著名网红“枸杞”(Goji Berry):一种在中国广泛种植的鲜红色食用浆果,富含某些维生素。
还有“风水”(风水)、“磕头”(磕头)、“胡同”(胡同)等等……
短语方面,自然少不了大家熟悉的“好久不见”:
“丢脸”: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不熟悉的词,但它确实来自洋泾浜英语中的“no can do”:
当然还有很多“点心”(点心)、“街坊”(街坊)、“大排档”(小吃摊)、“烧味”(烧味)、“饮茶”(喝茶)、等等都是从粤语“Chinglish”抄过来的。
此外,早在4年前,就有传闻称词典团队考虑纳入“土豪”、“大妈”等词语。 虽然后来这条消息消失了,但这些词是否会出现在未来的版本中还不得而知。
今年第四季度更新时,你期待看到怎样的“中式英语”?
网友:太开心了!然后就进入创作模式了
不少网友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表示,这比“加油”先进多了:
也有很多网友(四六级没考过的同学)留言说,字典里不只是“加油”,然后一进入创意就停不下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