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比较强的发言权的。 因为我是动力出身,所以后来研究了飞通,从事能源系统、叶轮机械、甚至纯流体力学方向的工作。
我认识的一些人来自能源系统、传热传质、涡轮机械、燃烧、新能源等各个领域。 我认识清华大学、北航、西工大、天大、哈尔滨工业大学、华科大学、浙江大学的同学。
事实上,工程热物理学的学科非常复杂。 许多不相关的方向被放置在一个主题中。 不知道这是否是这个学科的独特之处。
以燃烧为例。 明明是化学工程方向的,但应该放在化学工程系,其实也算工程热物理。 。 。
这个方向比较好的包括:
浙江大学和华科都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实力当然好,但是就业好不好就不知道了。 。 。
清华:从冯俊凯先生到岳广西院士,再到现在的陆俊富教授、姚强教授,可以说是清华热能系最大的研究所。 我曾经在重点实验室工作,被认为是无冕之王。 。 。
西郊、天大的燃烧在于内燃机的燃烧。 至于北航等人,都是发动机燃烧室。 可见,虽然名为燃烧,但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领域。
浙大、华科、清华的Combustion偏向能源,一般发表在Fuel等期刊上。
至于北航的燃烧,通常发表在Propulsion and Power、AIAA J、CAF等期刊上。 嗯,写文章肯定比较困难。
那么,以我的经验来看,航空领域可供选择的期刊比能源领域少,而且影响因子低,所以北航每次在工程热物理学科排名时都吃很大的亏。 在能源领域,博士生毕业后发表十几篇SCI文章的人在国内也不乏其人。 就航空业而言,这几年我们从未见过有人毕业后发表这样的文章。
说到其他,华电和哈工大都可以算,烧煤(说实话,太夕阳了)。 。 。
我们先来说说流体机械的方向。 可以看到,这显然是航空领域。 应该放在航空系或者机械工程系。 原来它也叫工程热物理学。 。 。 。 我很想说,这真的应该叫力学,真正的机械专业,你知道吗? 。 你想转行机械师吗?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航肯定是最好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工大、南航、哈尔滨工程大学也不错。
不用说,北航绝对是最强的。 每年都有Turbomachinery、JPP、AIAA之类的文章。 孙老师、刘老师、宁老师、李老师、邹老师等都是业内大腕,与MIT、剑桥等合作较多。 感觉孙老师现在发AIAA就是为了好玩。 。 。
清华在燃气轮机方面实力似乎稍显不足,研究团队也不大(只有热能系十几位老师在做这个?)。 当然,汽车部门也有一些涡轮机械能力,主要是涡轮增压器的研究。 那么航空发展研究院最近成立了。 清华就是清华,规模一下子变大了,局势也变得紧张起来。
XJTJT团队非常庞大。 动力学院有多名从事涡轮机械工作的教师。 涡轮机械研究所和流体机械系都是涡轮机械专业。 冯老师、奚老师、戴老师、谢老师、孙老师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要知道Turbomachinery虽然只是4区期刊,但是比很多搞能源系统的同学的1区期刊还要难拿奖! ! ! 因为一年收录的文章只有70多篇,如果你看Applied Energy的话,一年就是1500篇文章。 所以涡轮机械只需要一篇SCI就能毕业,但这一篇真的很难! 投诉中科院二线师。
至于传热方向,清华大学和西交大学肯定是最好的。 这个领域该怎么说呢? 应该算在应用物理方向。 一般发表在International Heat and Mass Transfer、ATE、甚至Science等期刊上。 尤其是微观尺度固体中的传热非常类似于固态物理学!
院士的新理论是新的方向。 陶院士的NHT也是大家所熟知的。 可以说,有了这两个名字,国际传热传质就会更加稳定。 感觉Tao做的事情就像CFD,算是一门机械学科。
其他学校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辐射传热排名第一)、上海交通大学(郑院士)、华中科技(也有两所杰清左右)、华电(两所杰清和一长江)、中国南方航空(宣院士)也不错。
这个方向可以说是非常热门的。 近两年,有多位院士研究工程热物理。 可以算是大学科学家认为值得配置资源的一个方向。
最后是能源系统,应该是化学工业。 有很多系统人员使用Aspen来工作。 有的甚至不擅长编写matlab程序,仍然发表文章。 。 。 。 你认为这位研究生完成学业后能做什么? 。
我觉得这个方向总是有点弱。 意味着文章发表得很快,但大多数文章的价值不大。 联合循环、经济分析、多目标优化、变工况计算可以说是“水篇”的排列组合。 但有时候真正的专家创造新事物的时候,确实是很有意义的。 比如SCO2循环和Kalina循环,确实很强大。 然而,愿意踏踏实实做有意义的系统研究的人却很少。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拿着这棵水大树的论文在大学里闲逛。
我想不出一个方法来评价哪个学校在这个方向上更好。 无论如何能动专业排名,现在有很多关于它的文章。 那么这几年大家都知道这个方向有利于好论文,也开始开放这个方向来提高学校的排名。 清华华科等学校也把系统作为一个方向,双一流、第一水文章只有提高排名才能成为一流。
一般来说,论文应该发送给Energy、Applied Energy、ECM和ATE。 每年收录文章较多,影响因子较高。 能源学科已经可以和生化环境材料的影响因子抗衡了! 当然并不代表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你懂的,哈哈哈。
还有多相流,这也是很难解释的。 气固多相流和气液多相流的方向相差很大。
气固多相流主要是煤的燃烧能动专业排名,正如两个在这方面很有专长的流派已经说过的。 气液方向主要是传热较强的一派。 当然,实力最强的就是犀角,没有异议。
因此,气固和气液多相流在投稿时选择的期刊有很大不同。 。 。 。 。 。 。
还有一个很尴尬的事情——冷藏,比较复杂。 系统、压缩机和热交换器存在各种问题。
但真正形成体系的高等院校只有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其实这个方向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好的。 很有前途,工资也高。 据说一个博士学位能拿到20万以上的不少。 与其他方向相比,算得上是日出场了。 。 。 (更新一下,现在博士20多块钱也不算高了,2019年还可以,不过美的这几年好像涨薪不多了。)
这个方向可以算环境建设方向,也可以算化工方向。 如果是超低温的话,甚至可以算在物理系。
他们的论文包括 General La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ATE,甚至 PRL。 据说发表文章不容易? 没有把握。 (更新,难度确实不小,请看具体方向)
不难看出,虽然都叫工程热物理学能动专业排名,但实际上可能并不属于同一个系。 我们是谁?同事?
那么发表文章的难度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可以说是相差了一个数量级。 这并不奇怪。 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也导致不少偏向航空的院校在学科评估中始终吃尽苦头。 院系发展也受到影响,学生获得奖学金的可能性较小。 可以说,这个科目设置是有问题的。
更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针对这个专业出路在哪里的问题,我统一回复
1.你有时间和勇气吗?
如果是的话,请务必参加考研转CS。 不需要去985、北京邮政、西部电信,也不需要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211就可以去那里读。考研不一定像考研那么难。 当然,你也可以跨专业学习。 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各大院校实力排名如何?,据说也很难。 。 (更新一下,wc,我2019年说的降级转专业已经这么流行了)
或者自学CS或者去互联网公司实习(实习)
2.你愿意转行吗?
如果不愿意,就去制冷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较强的985院校学习吧。 就业请去白色家电或者比亚迪(但不要去格力)。 虽然比不上IT,但生活也不是特别惨,更何况有些二三线城市还不能从事IT工作。 。 。 (更新一下,比亚迪比较注重学校,一般来说,去学校没什么意思,需要的不是制冷,而是电动车的热管理)
3、我宁愿去动力设计院做锅炉,也不愿去发动机研究所学航空工程。 ╰_╯别再被LJ Special骗了。 (更新一下,流体机械最好去其中一个院,但是很难进。不过电力设计院不择校,只要你愿意出差,都是可以的不难去,一般工资比商业开发机构之类的要高。)
话虽如此,有些人还是固执己见,却无能为力。
如果你想在高校写文章,那么你应该关注煤炭燃烧(但它不满足社会需求)或能源系统(灌溉的最佳选择,因为不需要实验)。 最好在这两个方向发表文章,没有异议。 当然,燃料电池、光伏电池方面也有一些容易发表的方向。 据说传热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然而,现在想要进入一所像样的大学是非常困难的。 (更新一下,上马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