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读者面及鲁迅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力。”(如林少阳通过鲁迅论文分析了香港与儒学复兴运动的关联),我们能发现研究者们对中国政治(尤其是毛主席时代)和哲学的关注,这反映出后冷战时代的民族文化观。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构建鲁迅的翻译家身份,也能对当今本土翻译理论建设及中国文学海外译介探索带来一定启示。直观呈现了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鲁迅研究的主要特点与趋势。